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創傷



(明報)2010年8月28日 星期六 05:10

在追問「香港遊客在菲遭挾持事件」的真相時,首要及核心的問題是:為何發生這挾持事件?手持殺人武器,威脅廿多人的性命,本身在法律上和道德上是嚴重的錯,亦很可能已構成人質的長遠心理創傷。這持槍挾持人質的行為本身是極高危,每分每秒隨時擦出槍火,就算結果有沒有傷亡,都不能視為兒戲。

要追問的是整件事的始末事實及根源因由。原來這類的挾持案件在當地已發生多次,只是我們不知道。

社會制度、政府結構、領導能力、資源分配、歷史文化、個人心理、人命價值等,直接間接皆有關係。當地的貧困、治安制度問題、警察的貪污弄權、平民對警察的不信任、官員的推卸責任等,非一日之寒,只是很少被報道,或是我們從來沒有關心過,直到今天。

為何同屋共住的菲律賓工人很少向僱主訴說這些家鄉故事?是否不敢期望香港人明白,因兩者心理上活在不同的世界?

從這慘劇中我們學習到什麼,可引以為鑑?

作者是機構及臨床心理學家李穎明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27/4/jx9u.html

以上是節錄學者的部份文章,文中所述“社會制度、政府………”的一段,在這樣的一個地方生活,一般市民是否感到無助和無奈呢?




2010年8月18日 星期三

撐粵語、知多啲



我自問無乜學識,只不過係鍾意粵語﹙因為自己係廣東人﹚,正如學者寫嘅一樣覺得粵語生動活潑,講嘅時候唔同音調有唔同嘅效果。


下面係節錄學者嘅文章令我哋進一步知多啲。

潘玉琼﹕香港人是否也要撐粵語?

(明報) 2010 年 8 月11日 星期三 05:05

【明報專訊】 8 月 1 日的「撐粵語」運動破天荒地同時在廣州和香港進行。雖然廣州人是「推普廢粵」政策的直接受害者,粵語的發展和未來與香港人是息息相關的。

港式粵語偏離標準粵語四大原因

香港自開埠以來,不斷有廣州人移居香港,故 1949 年之前港人所說的粵語基本上是廣州話,但過去 60 年來兩地受政治環境阻隔,香港社會又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粵語在香港逐漸發展成一種變體──港式粵語,與標準粵語「廣州話」在詞彙、句子結構和音調上有明顯的差異。港式粵語偏離標準粵語有四大原因﹕

第一,由於殖民地背景,大量英語詞彙被引進粵語,成為新的借來詞(Borrowing),例如巴士、的士、芝士、士多、多士、朱古力等;

第二,由於教育發展和英語水平普遍提升,香港人愛用混合語(mixed code),即在粵語中加插英語詞彙,例如﹕佢哋好 friend、你可以 right-click 個 mouse 嚟 highlight 個 mon;

第三,由於方言在中國大陸受到壓制,粵語淪為家庭和社區用語,自 1960 年開始教學語言逐步被普通話取締,因此現時廣州人說粵語頗受普通話影響,帶有濃厚書面語味道,粵語的生動活潑程度已大減;

第四,粵語在香港每個領域可自由運用,普及文化和大眾媒介(特別是電視劇、粵語流行曲)創造了大量詞彙和術語,如阿燦、阿旺、柴九、Laughing 哥,近年網絡文化更為港式粵語增添新的元素,如「升呢」、「好 hea」。


作者是浸會大學 教育學系副教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0/4/jmhg.html





硬幣付款上限




【明報專訊】火爆魚販及買餸阿伯,為零錢付款問題大打出手惹官非,現時亦有不少商舖或小巴等,均列明不收 1、2 毫等零錢。到底市民每次最多可使用多少硬幣?商店拒收散子又是否合法?

根據香港法例  454  章《硬幣條例》第二條列明,以元作單位硬幣(1元、2元、5元及10元)付款上限為 100 元;以角作單位硬幣(1角、2角、5角)付款上限為 2 元。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解釋,以上法例清楚列明商業活動中,買賣雙方行使及接受硬幣限制。陸舉例說︰「一件貨物賣 99 元,客人以 99 個一元付款,商戶一樣要接受硬幣,否則即屬違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5/4/jpj1.html

`````````````````````````````````````````````````````````````````````````````````

假若不是上述的事件發生了,新聞報導刊載《硬幣條例》,從來都沒注意以角作單位的硬幣付款上限是 2元。




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該是誰的責任




【明報專訊】昨日再有被獨留家的兒童墮樓。一名住在荃灣 福來村的 5 歲男童,昨早「扭計」不願隨母親和姊姊外出,其母順其意讓他獨自在家中看電視。詎料男童未幾感孤單及驚慌,大哭起來,疑攀窗尋找母親而從 3 樓墮地,幸得樓下晾衫架卸去衝力得以保命,送院搶救後命危,其母事後涉嫌疏忽照顧兒童被拘捕。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4/4/jp24.html


【明報專訊】昨晚 7 時 20 分,陳童隨父親到商場 1 樓遊逛之際,疑趁父親不察,獨自走到通往2樓的扶手電梯與玻璃欄河玩耍。其間疑陳童背向電梯攀爬玻璃欄河時,背部觸及往上移動的電梯膠帶,以致「身不由己」被扯動,胸口被夾困於玻璃欄河與電梯之間的數吋空罅中,差點便跌出欄河外直墮10多呎下地面。當時陳童被緊緊夾困致呼吸困難,不停大驚哭叫,商場職員見狀報警。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4/4/jp2d.html


(星島日報 報道)足球小將漢仔攀爬鐵欄慘告斷指,惜接駁失敗,昨仍感到傷心沮喪,母親一直在病榻旁相伴,安慰兒子。她向區議員求助,查詢有關愛子的權益,以及日後為斷指安裝義指的問題,梨木樹村商場天台遊樂場管業處派人探望漢仔母子,並告知如果索償,可向管業處查詢和要求協助。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1/3/jnb9.html

`````````````````````````````````````````````````````````````````````````````````

第一宗疏忽照顧兒童會被檢控,第二宗和第三宗事件是否也屬疏忽照顧?誰該負上責任?


我家居附近公園設有一些公眾健身的設施,幾天前行經看見有一名年齡約四歲戴眼鏡的男孩雙腿倒掛在雙槓悠然自得地擺動著,旁邊的椅子坐著兩位老人家看著男孩搖擺還笑著談天。

這些行為危險嗎?若發生不幸事情該把設施拆掉嗎?孩子們都沒危險的意識,遊樂設施全都存在危險啊!把它們都拆了或圍起來吧!免得事情不斷地發生呀!責任是誰的?既傷了孩子,也要賠償,何苦呢?




2010年8月13日 星期五

文憑




某年我工作的部門有高級文員空缺,當中有有關工作經驗的同事申請,冀望能獲得升職加薪。最終職位被另一部門一位女生獲得,部門內申請職位的同事升職無望了。在閒談中知悉這位新同事剛考獲會計文憑,申請職位的同事感嘆自已的落選是少了一紙文憑。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與這女生同組的同事開始對她工作的態度不滿,出錯了將責任推到教導她工作的同事身上,可幸教導她的同事為人品格良好,否則一定遭到上司責罵。在同組的同事埋首苦幹地完成繁重的工作時,她卻是慢條斯理的慢慢地做。這是一組人的工作啊!

一紙文憑不能代表工作能力,卻是一張換取入場的紙張。

`````````````````````````````````````````````````````````````````````````````````

以下是2010年8月1日刊登有關假文憑的部份文章。

俗語有云:「英雄莫問出處」,終日窮首經卷,久處象牙塔的飽學之士不一定是有能力的象徵,然而對推行科舉制度上千年的中國人而言,盲目的學歷崇拜始終是選拔人才的主流。而靠實力打拼的本地畢業生卻經常被合法歧視排擠。

六十多年前愚民遍地,小說家錢鍾書便以《圍城》一書狠狠地諷刺國人對假文憑頂禮膜拜的醜態,六十多年後中國的經濟發展一日千里,不但未能杜絕假文憑的氾濫,卻反過來讓小說裏的荒謬成為現實!可見即使中國如何崛起,GDP增加多少個億,只要國人一天改變不了盲目崇洋的學歷崇拜,中國便永遠只是經濟上的巨人,精神上的侏儒。

梁亦華    香港大學
政策、行政及社會科學教育系博士生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731/3/jgf3.html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慎言



苛刻的語言

理工大學學生輔導網絡主任崔日雄提醒年輕人,父母督促子女做功課,是出於一片關心絕無過錯。但家長宜趁子女年幼時,就開始以明確態度及賞罰分明方法開始教導他們,從而培養子女的服從性,可避免子女步入青春期後過度反叛,處處與父母作對,雙方可事先制訂及切實執行生活作息時間表,減少爭執。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青少年放暑假會有較多空閒時間,加上假期還有一個月才結束,如果子女作息有時,並非沉迷玩樂荒廢學業,家長可考慮容許子女自行安排做功課時間表。如家長及兒子發生爭執,雙方都不應以苛刻或具攻擊性說話,挑起對方情緒令場面惡化,甚至因一時衝動作出失控行為。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1/4/jgtm.html

`````````````````````````````````````````````````````````````````````````````````

某一次的經驗使我對語言的用詞有以下的想法:

從嬰兒時開始,我們用聲音來令別人留意我們的需要,繼而從聆聽中學習、模仿發聲、學習文字來與別人溝通。受到地方用語、家人的慣用語、學校的老師及同學的相互影響下,我們開始各自有自己的一套慣用語。

人與人之間大部份依賴語言來互相了解,溝通得宜雙方當然愉快,不少的誤會也是由語言用詞而造成。有些人說話的時候喜歡用上誇張的言詞以達到受人注意的目的,只用作說笑當然可以;若已成為習慣性的用詞,在某種情況下就會言過其實,從而令牽涉事件中的人感到不快。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平安回家




(星島日報報道)意外頻生的「亡命」小巴又發生驚險車禍!一輛滿載乘客公共小巴,昨午駛經九龍城鬧市時疑因左穿右插期間失控,剷上路中石壆,接連掃毀鐵欄及燈柱後翻側,險壓扁鄰線私家車,私家車司機當場嚇呆;小巴上七名乘客受傷,當中三人須送院,警方正調查意外肇因。
據悉,當時全車小巴乘客懷疑未有繫好安全帶,在小巴翻側期間,如滾地葫蘆般互相碰撞或撞向座位,造成七人受傷。意外發生後,近車尾的乘客連忙開啟太平門,互相攙扶離開車廂,坐在行人路旁等待救援。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7/3/jkto.html


以上的事件使我想起今年五月中到韶關旅遊的時候,在高速公路中看見有一個很溫馨的安全駕駛提示口號的路牌。駕駛人士不但要為路人、乘客著想,家人每天都等著你平安回家啊!
口號如下:


﹙一﹚交通安全進萬家   出入平安你我他

﹙二﹚母念妻等嬌兒盼   願君平安把家還




2010年8月8日 星期日

粵語



【明報專訊】超過200人昨響應網上號召,在香港聲援廣州的撐粵語運動。遊行隊伍下午2時在灣仔修頓球場集合遊行往政府總部,沿途高叫「掉哪媽、頂硬上」、「叫我們收聲,我們愈大聲」等口號,又高舉「唔識廣東話,死返去鄉下」口號等標語(圖),遊行後在政府總部外舉行論壇,並遞交請願信。活動發起人蔡淑芳說,事件反映內地漠視地方語言發展,擔心方言與文化會慢慢消失。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1/4/jgq8.html

``````````````````````````````````````````````````````````````````````````````````````````````````````````````````````````````````

香港示威人士的口號令深愛粵語的我感到難過,不諳粵語的人會否以為那是最有代表性的粵語?

``````````````````````````````````````````````````````````````````````````````````````````````````````````````````````````````````
以下節錄學者的文章

什麼叫「方言」?粵語是「方言」還是「語言」?在同一地域裏不同社群的人說同一種語言,但由於地區或文化的差異,這種語言在語音、詞彙或句子結構方面產生不同的變體,即方言。由於同屬一種語言,不同方言有互通性。在芸芸方言中,若其中一種完成標準化程序(特別是書面標準化),便被稱為「語言」,其他非標準化方言則視作「方言」。從語言學的角度,粵語是一種語言,以廣州話作為標準粵語,也可以書寫,更有相關的歷史悠久粵語文化,如粵曲、粵劇、南音、數白欖、民謠等。粵語包括不同的方言,如東莞話、台山話、中山話、順德話等。那麼粵語在中國為什麼被視作「方言」?

粵語被劃為中國八大方言區之一,其他的方言區為﹕北京及北方話、滬、湘、閩、贛、晉、徽。北京及北方話經過標準化後被選為國語(即普通話)。「國語」象徵國民身分認同,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概念。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4/4/jis9.html






2010年8月4日 星期三

唉!涼鞋



一個月 3 宗 籲勿靠邊站

連同昨日一宗,本港在過去一個月已發生 3 宗同類事件。上月17日,穿 Crocs 涼鞋的兩歲半男童隨父母在藍田港鐵站乘搭扶手電梯時,右腳被扯入罅隙拖行緊夾逾 20 分鐘始被救出,4 隻腳趾血肉模糊。上周六晚,兩歲女童與父母在鑽石山荷里活廣場乘電梯時,Crocs 涼鞋亦被捲入扶手梯罅隙致左腳輕傷。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02/4/jhib.html

`````````````````````````````````````````````````````````````````````````````````

那天看見一個媽媽拖著年約三歲身軀瘦小的女兒,穿著類同發生事故的膠鞋,小腳板在寬鬆的膠鞋內顯得走動有點遲緩,看上去鞋的寬度足夠她放一雙腳掌。

只顧迎合孩子喜愛的鞋款,忽略了寬鬆的鞋影響孩子走路的姿勢和對腳部造成的勞累。三、四歲的孩子怎會明白甚麼原因令他們走路走得如此疲倦呢?跟潮流走也要看一看啊!

我曾穿過一雙比較寬鬆的涼鞋,每次穿過後都感到腳掌痠倦方才知道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