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Omicron 的數碼步伐

新冠病毒的變種令各國政府調整政策,除執行類同香港的安心出行外,也強制市民必需接種一劑疫苗,緩解對醫療的需求壓力 。

剛開始強制執行使用「安心出行」出入街市﹙菜市場﹚,現在延伸至所有食店,市民當中有些是經濟上的問題,有些長者是日常生活沒必要使用,一直沒跟上電子數碼的潮流,現在才開展這步伐,對他們來說是一件頗為難的事情,經歷兩年的疫症還在延續變異,治療的醫藥仍在開發中,在保護自己和保護別人的前提下,無奈也需要加入使用的行列。

新聞報導的紛紛言論使我聯想起一些事情

公司機構開始普遍使用電腦的年代,年長親友中的一位男士,由於臨近退休之年,決定提早退休,免卻要熟習新的工作模式。亞煩的第一部電腦是找別人組裝的 WINDOW 98 ,啟動時電腦螢幕曾顯示「虛擬」這兩個字,後來才知道電腦連接互聯網的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

在流動電話流行的時候,亞煩每天上班下班,沒有必要使用,由有天線的手提電話發展至內置,才開始使用手提電話,一部二手的 Panasonic GD 90,還記得當日是選用了天鵝湖的鈴聲,用了沒多久被家人借用後遺失了,亞煩我重回沒有手提電話的生活。

一般而言,年長的人使用手提電話,起始是靠身邊年青的人幫忙,尤其是現在的輕觸式屏幕,較多發生問題,每每要請求別人協助,又或未能立刻解決,漸漸會感到煩燥,因此,數碼手提電話對一些長者來說,功能與舊式的手提電話無異;以亞煩自己的經驗來說,學習使用新的電子機械用品,往往要化一點心力去摸索、熟習操作,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

亞煩身邊的60歲至80歲以上的親友,運用智能電話是各有不同,與年齡和學識完全扯不上關係,也許性格和愛好是主要的原因。生活在今天,我雖然還沒全面跟上數碼潮流,明白步伐只能跟著時間向前走,免不了要接受每一天的新事物。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殘荷凝碧

妹妹相約朋友到天水圍的濕地公園遊玩,把拍攝的照片上傳分享,留下訊息說:「荷花和蓮花都凋謝了。」

相片中有一幅是塘中只剩一塊落葉,躺在水中與倒影相連著,陽光剛好照在葉的中央,當下亞煩眼前是一片充滿美態的荷葉,引起了繪畫的興致。

用甚麼名字才切合呢?思索中…在網絡搜尋有沒有一些詩詞是形容這一個情景呢?終找到了一首意象相近的。



《殘蓮》  作者:李商隱

蕭瑟秋風百花亡,枯枝落葉隨波盪

暫謝鉛華養生機,一朝春雨滿碧塘

假若感性如紅樓夢中的黛玉,看見塘中只餘一葉的景象,想必會淒然淚下嘆孤苦伶仃。想到「殘蓮」這詞,遂把完成的初稿轉換成黑白,也塗一下看看。



我們現在面對疫病,何時才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也許如殘蓮一樣,期待春雨早點到來吧!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紫藤花與藤娘

小時候,在契姨婆的家中有一個穿著日本和服的人偶,為甚麼印象如此的深刻?這人偶有一張俏麗的臉龐,身上是艷紅精繡的衣服、優美的姿態,手握著一株紫色的花枝擱在肩上;12寸高的人偶被罩在一個方形的玻璃飾箱內,放置在客廳中貼牆的桌上,很有氣派。

自契姨婆人去後情誼不再,無緣再看到那人偶。回想…我該是從沒問過關於這人偶的問題,對紫色的花朵也不認識,近年才認識那一朿就是紫藤花。

上圖,亞煩繪畫的人形是仿傚上載網絡影片中的「藤娘」,再加上形似是記憶中的飾箱。

多次在網絡搜尋…找到了「藤娘」人形的圖片,衣飾似是與記憶中有點偏差,也許是年月的原故。如今才認識「藤娘」是日本舞踊的名劇目之一,主演的藝人是男性與早期中國的戲劇一樣…女主角都是由男演員來演繹。



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AI 智能畫家的謎思

「間諜陰謀」機械畫家被埃及拘留 2021-10-22

https://hd.stheadline.com/news/realtime/wo/2265355/%E5%8D%B3%E6%99%82-%E5%9C%8B%E9%9A%9B-%E6%B6%89-%E9%96%93%E8%AB%9C%E9%99%B0%E8%AC%80-%E6%A9%9F%E6%A2%B0%E7%95%AB%E5%AE%B6%E9%81%AD%E5%9F%83%E5%8F%8A%E6%8B%98%E7%95%99

在電視的新聞看到上列這宗報導,刻意搜尋來看看

記憶起2006年在愉景新城的一個機械展覽看過一個機械人,那時候感覺只是一個懂打招呼溫柔樣貌的仿真女士;2021年的今天是一個機械女畫家。



~~~~~~~~~~~~~~~~~~~~~~~~~~~~~~~~~~~~~~~~~~~~~~~~~~

人工智慧(英語: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

人工智慧可以定義為模仿人類與人類思維相關的認知功能的機器或計算機,如學習和解決問題。

人工智慧能夠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做出合理的決策,並快速回應。

AI的核心問題包括建構能夠跟人類似甚至超卓的推理、知識、規劃、學習、交流、感知、移物、使用工具和操控機械的能力等。

在一些影像辨識、語言分析、棋類遊戲等等單方面的能力達到了超越人類的水準。

預測則認為人類的很多職業也逐漸被其取代。

以上資料是節錄自維基網站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BA%E5%B7%A5%E6%99%BA%E8%83%BD

~~~~~~~~~~~~~~~~~~~~~~~~~~~~~~~~~~~~~~~~~~~~~~~~~~

她是怎樣作畫的呢?她的眼睛等同攝影機嗎?看到合適作畫的景物會立刻紀錄下來作日後繪畫嗎?假若是經由人類輸入的畫作數據作學習,她的作品是在數據裡隨機的或是經過思考的創作意念呢?繪畫的作品是否沒有絲毫瑕疵呢?她能如AI棋王擊敗、替代人類的畫家嗎?

實在有很多想知的問題。

亞煩只是一個用電腦「小畫家3D」軟件的塗鴉者,繪畫的是看到了美麗的相片、影片的影像、或是某些情景和物品忽來了興緻而作;偶爾繪畫了滿意的圖畫會沾沾自喜,這些感覺AI機械畫家有沒有呢?




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送別摯友

到了不能再拖下去的情況,過去的濃情敵不過時日的消逝,曾經形影不離,藏起多年了,電池也開始漲起來,不捨不捨也要作一個了斷,數碼的步伐急促,可能有一天我會完全忘掉,在這裡來給它留下一個印記吧!


WINDOW 2003系統的運作,對我不懂數碼物品的人來說…這部口袋電腦的內含功能,GPS 導航是從沒用過 ,也沒用過連線上網,只有遊戲和文書處理的功能是我常用的。在那些日子,每天它都在我的背包裡,是我學習倉頡輸入法的工具。

在網絡搜尋它的詳列資料:


同事在電子產品的展覽買了一部 Pocket PC,由於它有 GPS 導航功能,頗適合他的親屬在外地駕駛之用,準備再購一部作禮物。我看了物品、聽了他的評價,也托他買了一部,在此之前,網絡商在寬頻簽約時送了一個 Pocket PC 保護套,意外地尺寸正好合用。



隨著 WINDOW 的進展,年月的過去,儲存量和電池的電量它已經無法趕上數碼的潮流,被流動手提電話替代了,漸漸地被閒置,甚至已經忘記在那年被退下來。斷捨離終要來臨,昔日它如同我的摯友記錄了我生活上的偶爾感想,謝謝它曾陪伴我渡過上下班在車廂裡的時光。

電子產品盛行的世代,近年倡議的環保工作漸漸落區,不再徬徨該如何處置,希望它的組件可以再作貢獻,幸好附近有了收集點,送別不再遙遠。



2021年9月8日 星期三

叉電謎題

近日一口氣買了兩把 USB叉電的風扇,有人問是否「消費券」推動購買?對!風扇確是用消費券付款,購置的意欲無關「消費券」而是來自熱廚房,一直想放置一台合適的風扇,既要考慮風力也要看位置、不要風吹爐火、沾染油污後的清潔問題。

最近與朋友閒逛話家常,她說兒子買了一台小型風扇,用了半年多,效果不錯可充電又可清潔的,回家後她把相片傳了給我。剛好,鄰近的電腦附件店舖賣的就是這個牌子不同型號 6 吋的風扇,可是,在廚房左擺、右放、總是不稱心,最後再在店舖看到一台 4 吋的夾子座檯扇,因有磁石的原故在廚房找到最佳位置。

                                    

一如過往,我很關注物件在叉電時發熱的情況,過去棄用別人送贈的家居無線電話,雖然手感只屬暖和。印象中似曾聽說過,生產商為響應環保,減少在產品附上插頭或叉電線這類配件,近日購置的這兩台風扇只附上了叉電線。

6 吋風扇叉電時,我把隨附的電線配給多年前舊手機的插頭,稍後,叉電的閃燈熄滅了,把插頭拔下時,手觸摸到供電的插頭,感到有炙熱的感覺,,重新檢視才發現…現有的幾個插頭有些微細的字體,説明當中有物品輸入和輸出的電力,再看   USB叉電的風扇同時也印有微細的字體說明。

為了明瞭電力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在網絡上搜尋了一些資料,文章中的一句「小馬拉大車」是最易於明白的道理,這下子我知道該如何使用插頭的配置,聯想起一些因叉電而引至的火警…是否是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呢?一般如我這樣對電力不認識的人也許都忽略了這一點吧!



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滋擾鄰居


早陣子讀報看到一則滋擾事件,想起當年遷入現在的單位一段日子後,午夜開始經常會在醒來的時候聽到如波子彈跳,電腦椅移動,拉動物件的聲音,家人熟睡沒有被騷擾,確是…只有我在半夜睡醒輾轉時才聽到這些聲響。現在已習以為常。

某天同事在閒談中說妻子因半夜聽到怪異聲音,計劃遷出剛購置自住一年多的單位,大家聽到「怪異聲音」立刻你一言我一語講述自己的經歷,這時候一位同事說道:「從事建築工程的親戚告知聲音是來自家中各樣物品,由於天氣日間和晚間的溫度差別而發出聲音,只是我們在日間沒察覺到。」多年的疑惑終於得到答案。

近月一個半夜,起床上廁所,在冰箱附近傳出頗為嚇人…一陣陣嘆氣聲,如同指頭按壓著雙耳聽到呼氣聲音,半夢半醒間也沒深究。前兩天晚飯後正準備把垃圾拿到收集處,忽然聽到「噶噶、咯、咯」的聲響在冰箱和微波爐的背後傳來,像是水在水管流動又像有人在敲牆,門外細聽一點聲音也沒有。

資訊加上思考,對冰箱背後的聲音也試看網絡中有沒有個案討論,當中有人新購了大型新款式冰箱放置在客廳,不久,在白天聽到冰箱發出聲音,於是向生產商投訴,獲回覆…聲響是冰箱功能運作時發出的,屬正常狀態。我抱著求知的心態到生產商網站求證,在疑問支援的版面讀到了如上的回覆訊息。網絡上除了那顧客的影片外,尚有一位台灣的電子達人講述聲響的情況,還教導了使用冰箱要注意的地方,我試著辦…未知是否解決了。


由上述事件我想起些事件,某年的某一天,在信箱收到了一張字條,內容是請求控制收音機的聲浪,鄰居家人抱恙正在家中休息。對事件我感到抱歉,回到家裡,立刻將微型音響移到別處放置。這微型音響從遷入開始一直擺放在這個位置,假若沒收到字條,我是無從得知會對鄰居造成滋擾。

有一天,早上起床不久門鐘響了,來者是管理員,他收到刴肉聲音的投訴正在查明出處,這聲音不知道是來自那一戶,每星期會有幾天,正好是我起了床的時間,對我來說自然是沒有滋擾的問題。

希望…冰箱的聲音不會對鄰居造成滋擾,家中的其他物品也開始老舊,夜靜時是否會發出聲音?假若沒遇上,也不會知道有這種情況。



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

排隊 - 向左走向右走


區內的一條單向的雙線行車街道上,約百米長三米濶的道路上共有三個巴士站兩個小巴站,分設在道路的前、中,後段之間,前段是一條小巴線,中段是一條巴士線,後段是三條巴士線、一條小巴線,小巴站設於兩條巴士線中。繁忙時段就出現排隊的「亂龍」和行經的路人爭路現象,問題出在那裡?

大家有注意到巴士站的排隊方向嗎?常見是與車輛的行駛方向一樣,乘客排隊等候時都要轉身或背向車站才可看見巴士是否駛近。





﹙圖﹚小巴車站設於兩條巴士線中央,前面的巴士線已畫線給乘客排隊,小巴線和機場巴士線只設置了停車站沒有畫線,乘客自然不會背向車輛駛來的方向列隊,這就是我以上所說的「亂龍」狀況,繁忙時候巴士和小巴兩線的乘客隊伍混雜在一起,後來的乘客要仔細看清楚或問一下,每次我走到這車站都想起早年台灣漫畫家幾米的「向左走,向右走。」





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灑金的季節


那天乘車途經牛頭角,遠處的三棵樹開著累累的花串,繼木棉樹、黃花風鈴後,黃金雨都在茂盛的綠葉襯托下開花,感覺竟不及往日的美,近年的氣候變化,我們的感覺可能只著重於溫冷寒暑、晴天雨天,植物的感知該是不一樣了!



多年前看了別人網誌上的美麗相片,才認識它名「豬腸豆」又名「阿勃勒」名字原來是那麼有趣,串串的下垂黃花遠看真像雨點。某年開花季節,才驚覺我每天上下班途中的路上種植了幾棵。當時仿照網誌上的相片繪了草圖,去年在疫中尋趣中完成。






2021年6月24日 星期四

疫症結束等待中 – 接種疫苖


香港政府從疫苗到達後一直向市民宣傳「護己護人」接種疫苗,在有個別市民接種後出現不良情況後,登記接種人數開始下滑,許多人都開始持觀望的態度,這是人之常情,妹妹從事醫護行業的朋友對她說:「疫苗測試還未完全完成,別急著打。」亞煩自疫症開始一直留意這方面的資訊,在接種前的一星期內給自己每天早晚量血壓,原地跑後也量一下,試看血壓會否近似急步到診所量度的一樣,基於曾在診所量得收縮壓147毫米汞柱,當日醫生建議平常在家量度作觀察。

妹妹相約陪同前往,作好了副作用的心理準備,到了接種疫苗的那天,出門前量了血壓…正常。我在接種前一刻向工作人員要求給我量一下血壓…收縮壓竟是158毫米汞柱,「呀!」差2毫米就是不能接種,完全沒察覺自己有半點忐忑,怎麽會這樣?工作人員問我要否考慮不接種,最後…看見護士舉針之時向外望了一眼,在毫無被剌的感覺下,聽到護士說:「完成了!」翌日下午感覺手臂有一點兒不適,才相信是「打了」。

4月中我已完成接種了兩劑疫苗。選擇疫苗的安全性是首要關注的問題,由於涉及自身的健康,仔細思量了各方面的資訊,亞煩選擇了滅活疫苗,海外的親友問:「為甚麽?這款疫苗仍未獲得世衞的許可啊!測試數據結果只是藥廠的一方,還有接種的年齡層…………。」答案是兩個字:「信任。」

假若大眾都抱著觀望的心態拒絕接種,沒有疫苗第一期志願人士參與測試,還會有疫苗嗎?香港購買的疫苗是經過了三期的臨床測試,已經有過億人接種了,相對是比較安全吧!現在接種的我計算上是第四期臨床測試的數據,假若醫療專家他們不是掌握了充份的有關資訊和疫苗數據的安全性,會建議市民大眾接種嗎?

香港的醫療專家一直以來他們在醫療的崗位上靜靜地守護著我們的生命,疫症肆虐他們的工作比過去更辛勞,跟時間競賽研解新冠病毒、盡所能找出治療的藥物和方法,希望把所有患者治癒。開始研發噴鼻式疫苗冀能給年幼的群組作保護。科學知識豐富的醫療專家,他們的抗疫訊息不值得我們的信賴嗎?

最近已有疫苗的國家都在催促國民接種疫苗,甚至以抽奬或禮品等推動。香港商業機構也以同樣的方法推廣,你會為中奬高興還是會為疫情結束重過正常生活而喝采?



2021年4月15日 星期四

疫苗之思

 

2020年新冠病毒的肆虐全球,多國藥廠都在全速的研發疫苗,疫情延續整整一年多,何時才能完結?2020年中一名流行病學專家被訪時估計,即使有了疫苗,疫情也許在2022年後才會結束,「兩年時間?」當日聽到這個說法會有點懷疑吧!


多個疫苗研發完成,招募接種疫苗志願者參與試驗,本應需要兩年時間的反覆測試的疫苗,由於疫情仍然肆虐並開始出現變種,在經歷一期、二期、三期的測試,多國為控制疫情都批准作緊急使用並開始為國民接種。


疫症大流行令疫苗的供應緊張,富有的國家不但有能力資源生產疫苗,也有財力為國民購買倍數的疫苗,相對貧窮的國家是無法購買足夠的數量給國民抗疫,(WHO) 世界衛生組織希望各國能夠分享疫苗。讀到這些訊息,我腦海裡浮現了這一句「人窮命賤」。



美國藥廠生產的兩款疫苗需要儲存在極低溫下,不是一般的冷藏庫,對用家來說這不是一個大大難題嗎?購買前先要訂製適合的疫苗冷藏庫,在運送時間和儲藏稍有誤差,或會造成溫差的變化,療效還有保證嗎?在眾多供應當中,一種中國生產疫苗在巴西通過三期測試,並獲當地醫療當局批準入口作公眾接種,卻遲遲不獲發放測試報告,這裡出了甚麼問題?


香港共訂購了三種疫苗,親屬和朋友圈在群組裡討論…打甚麼疫苗?在我收集的資訊裡,是看個別人身體,需要的保障和看工作的環境,可是…現在卻多了一個問題要考慮,不單是自己個人和別人的健康保護,是各國對他國生產的疫苗防禦效能確認,若接種了疫苗的人不獲接納入境他國,生活怎樣重回正軌?


新冠病毒不斷出現變種,現有的疫苗被挑戰,希望能盡快遏止疫情,各國醫療專家都在力推,有疫苗接種的人還是猶豫不決,著眼接種疫苗後出現的不良反應的消息,談論疫苗的副作用,也在考量自身的健康情況,在資源豐盛的今天,吃喝玩樂的生活習慣,不論年青與否或多或少都有些健康上的問題。


按照疫苗資訊的說法,一般情況由研發至生產使用需時兩年計算,我假想現在全球接種的人都是在做第四期的測試,不論接種那一種疫苗,都是在為醫治提供數據。接種了兩劑後的有效保護期還是在估算中,仍待時間觀察,專家估計的2022年後該錯不了吧!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2020 疫中渡日

 

回望2020年的日子,如何在疫病的陰霾下渡過了整整一年。

一月份每天為明白了解這一個疫病,閒來看了很多資訊,喚起2003年的冠狀病毒「沙士」的回憶。團年飯、拜年、開年飯,都懷著一份憂慮的心情;飯聚後14 天過去了,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大家平安,真好!參加了郵輪遊的堂妹與丈夫和夫家的父母兄嫂,幸運地沒乘坐上爆發疫症的船。


煙霞中的日落

初三的月

二月份正當各人在心焦如何找到口罩,幸好妹夫遠居海外做貿易的表親給我們包郵寄來,每天是查看購買口罩等防疫物資的事和疫情資訊,日過日的時間特別長。從資訊中知道染上這種新冠狀病毒可以是沒有病徵,在不知情下感染了別人是我的恐懼,宅在家還可以安心。

三月份長期病患的叔父病逝、五月份老阿姨以92高齡辭世,他們並非感染疫症,但疫情來勢兇兇,家屬只能為他們辦 一個靜寂簡單的喪禮;老阿姨摯親等人無法回鄉跟她告別,只能遙望天際祈願疫症早日完結,來年可以到她墓前拜祭。


穿過雲層的落陽

初七的月

四月份義大利和西班牙的疫情嚴重,醫療人員疲於奔命,為感謝醫護和激勵民眾,義大利的歌唱家、全球的音樂人紛紛組織起來,展開網絡播放音樂會;醫藥研發人員跟病毒傳播競賽,盼望早日成功製造疫苗制止病毒肆虐,但是從新聞報導中看到外地大多數的人士還是沒有戴上口罩,在分享資訊發達的今天,仍然有這麼多的人無視新冠狀病毒的傳播力量。

讀了更多的訊息,可以想像到當日武漢的狀況,醫院要接收的病人多不勝數,患病的市民焦急地希望得到治療,醫療人員對新病毒的認知、醫護工作量的負荷,一下子大爆發的危急情況,人人都是手足無措,有如遇上天災般無助。


10/5/2020 閃電的天空 (1)

10/5/2020 閃電的天空 (2)

不知道甚麼原因無緣無故我的口腔有些不適,持續了個多星期,只好求醫,診所登記取藥的窗口加上了透明膠片,過往診所座無虛席,登記後總要到門外等候,今回量了體溫可以坐在一角等候。見醫生的時候,醫生全套保護裝備,她問了我的病情,需要檢查口腔,正當我準備脫去口罩,她立刻說:「不要脫!我叫你脫才脫。」說時拿出了一塊約20吋正方形的透明膠板,中央開了圓洞可以附上手電筒,然後讓我脫下口罩,看了看後開了藥和藥膏。一星期過去了,病情只是輕微減少,到政府診所走了一趟換了藥。想起診所醫生的嚴謹情況也能理解,稍有不慎牽連了…還要看大眾怎樣去想吧!


10/5/2020 閃電的天空 (3)

10/5/2020 閃電的天空 (4)

五月份的日子仍是關注著網絡上的各式各樣有關疫症資訊,醫藥科學家探究新冠病毒的源頭,美國的ABC57.COMCNN報導病毒或於2019 年年尾已經在歐美出現;隨著更多的追索檢測,一些死於流感徵狀的死者被驗出帶有新冠病毒,繼而義大利和巴西從污水的樣本中發現了病毒踪跡。


地磚反照日蝕影像 (1)

地磚反照日蝕影像 (2)

六月份香港的疫情似緩和下來了,口罩和消毒物品供應比較充足,大家的心情放鬆了,早前從妹夫手上收到了郵遞中遺失的口罩退款。忙於家事的朋友相約偷空茶聚,在六月份最後的一天見面,歡愉樂聚了大半天。


地磚反照日蝕影像 (3)

地磚反照日蝕影像 (4)

剛踏入七月迎來社區大爆發,朋友們都抺一把汗。我居住的大廈有人患病,與他同住的一位家人被驗證是無症狀感染者,整棟的住客都需要檢測,幸好住戶沒有新的個案。雖然不認識同座的住客,每天都著意到衞生防疫網站去看看他們的狀況,最終高齡的男士不幸離世,其餘家人治癒出院。這個月份好像三月份那樣…日子變得漫長起來,繪圖雖然可以消耗多點時間,還得要有一份心情。


光學現像的虹彩雲

彩色的虹彩雲

八月份愛看日劇的小姨甥女給我推介了一些電視劇,看劇名有些頗有趣,在網上搜尋一下故事內容,揀選了一些,故事種類繁多包含了生活在數碼科技變化的媒體下的家庭《對面的話題家族》《甚麼都不做的出租先生》,同性戀愛故事的《古瀧兄弟》和《LIFE線上的我們》,好一段日子沒看電視劇,有點像與時代脫節。每天看上了兩、三個小時,加上繪圖,日子似是加快了腳步。

九月份到現在每天看日劇,一套接一套,當中有兩套《在名建築裡吃午餐》透過簡單人物的故事,每集參觀一所古建築物,《散步去》也是劇情簡單,以一位退休男士遷戶後每天散步來介紹田園景色。不需要追看故事劇情,只是欣賞美麗的建築和田園,即使是另類…感覺是讓人看了心舒的節目,我把當中介紹景致描下。


夕陽潑墨

雲層織出的晚霞

十月份仍是搜劇看劇,多套電視劇的劇本都不錯,描述上班族的工作和人事的煩惱、家庭成員日常生活上的磨擦等,觸動著一份同樣感覺,漫畫的故事都被拍成電視劇。長時間坐著不動,感到有點過份了,開始邊看邊做些體操。疫情緩和,社交聚會限制放寬至4人,姐妹相約茶聚沒有鬆懈,明白習性是邊吃邊說話,大家待食物來了才放下口罩,飲食後立即戴回口罩。親情牽動的約會…假若真的不幸感染也無話可說吧!

十一月社交聚會放寬至6人,差不多一年沒見的朋友約聚晚餐,當晚大家都謹慎小心距離和飲食後戴上口罩,離別時朋友乘興向大家提出了下月約定,我笑他對疫情受控太樂觀了。過幾天,鬆懈的群組令疫情大爆發了,天天雙位數字甚至過百,染病的人當中也曾到過我們吃晚飯的餐館,朋友發訊息問大家怎麼辦?我建議…假若擔心受感染去檢測一下吧!


煙霞令落日顯得溫柔

日落在屋與屋縫隙

十二月2020年即將完結,隨著冬寒的季節,全球各地的疫情仍舊嚴峻,全世界的人期望疫苗早點成功,能夠回復正常的生活。從日用品、消毒用品、口罩、測試劑的成效到疫苗臨床試用,屢屢聽到一些令人慨嘆的訊息,也許人類的世界就是這樣…人性的缺點、國與國的競賽、醫療藥品也成為利之所在的工具。


2020這一年宅在家中如家貓般常倚窗外望,看雲,看日、看月,看黑鳶盤旋鴿群亂飛,還有看日沖火星,讓愛眈天的亞煩多看美景以往五月份一個黃昏後的夜,頻密逾千次閃電,沒想到給我的低智能手機拍攝了下來,讓亞煩嘗了心願;過去當雷電來的晚上,我拿著相機站在窗前嘗試拍攝,母親說:「電死你,小心呀!」。假若能到她墓前拜祭,可以告訴她:「我成功拍到了,往後不拍啦!」六月中的氣象…意外地從地磚的反照拍下了日蝕的相片。

油油的夕陽

在黑色雲海中飄浮的夕陽

跨越2021年,病毒變種傳播力更強,是否聰明的病毒更懂得隱藏?各國的疫情仍未改善,整整的一年多,打亂了全球人類正常生活,不期然想起了那年馬雅的預言,人類應如何面對跨過如此困難的日子,過去的一年讓我學懂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