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緣份的奇妙

最近與五位認識多年的製衣業朋友一起茶聚,見面時仍是過去的那份親切的感覺,聚首一堂言談間少不免話當年,情緒高漲起哄要組一個群組以相片作頭像,聲浪和動作也許對附近的茶客造成了一些影響,還好當天茶聚的座位在邊角,亞煩用手提電話拍攝了兩張,卻因頭像尺寸限制效果欠佳,重試及編輯仍未能如意,鄰桌的年青女士前來提議協助拍攝,大家當然高興隨即齊聲道謝,在年青女士的幫忙下,我們有了愜意的相片作為群組的頭像。

過去工業興旺,白領薪金遠不及藍領的收入,當年一般的家庭經濟狀況,大多數人找工作的時候是先「向錢看」考慮薪金,亞煩的這五位朋友就是在工廠工作期間分段時間認識的,雖然六人中有兩人從未共事,大家在同一行業中打滾,彼此早已在某些場合裡踫過面認識對方。

我和這五位朋友,從沒有手提電話的年代認識至今,當年有人婚後專心照顧家人,有人因環境和經濟變化從事其他行業,各自忙碌,多年沒有見面,必要聯繫時才會撥打對方的住宅或工作地點的固網電話,情況近乎失去聯繫,當年的流動網絡和手提電話價格昂貴亦非收入一般的人可以負擔。

看著看著…群組的照片,相識於微時的朋友能夠再次歡聚,不禁驚嘆緣份的奇妙。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幸運地遇上了你,謝謝!

那天閒談時妹妹說及在乘搭流動電梯要握扶手,令我憶起了去年那天在某商場遇上觸目驚心的一幕…亞煩正準備走向流動電梯時,流動電梯上,站在右邊中段的一位揹著背包、中等身形帶點健碩的中年男士忽然向後仰,他及時用右手抓著扶手的膠邊,因失去平衡時雙腳錯位蹲在梯級邊緣,看著他抖動的身軀疑似無法支撐身體再次站立起來,有滾下的可能性。

電光火石間…站在他後方的年青長髮女士踏步上前,走向梯級左邊,左手握著扶手,右手拉著男士的背包,沒有顧及自己有否足夠的力量;此時,另一位年青男士急步走上流動電梯,站在男士背後撐著他的背包直至到達上層商場,中年男士終於脫離險況站起來,伸出援手的女士和男士沒有停留同時各自離去。

看見化險為夷的一幕,在場的人沒有歡呼拍掌,雖則如此,也許會像亞煩一樣舒一口氣之餘,暗暗稱讚這兩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想看見有人因意外受傷的事情發生。


聯想起多年前的某一天,亞煩上班的時候,剛下了小巴走了十多步,忽然左腳跘了一下向前直衝撲向地面,這時候腦海裡正惶恐著跌倒會是怎樣的後果,迎面而來有三位男士,走在前面的一位中年男士在我仆向前的一刻,伸出手托著我的手肘往上一推,化解了衝力,站穩了腳的亞煩連忙對他說「謝謝!謝謝!」


回想在這一剎那發生的事情,亞煩的感覺尤如置身功夫電影的場景,他不慌不忙、利落精準地輕輕一托一推使亞煩站穩腳,似是從未停步也沒回頭。幸運地遇上你的相助,謝謝你!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謎夢

這一次剛到達目的地,在下車的幾秒時間就與同伴失散了﹐亞煩身處一處全不認識的地方﹐當下腦袋一片空白﹐要前去那裡?為什麼他們沒有一個回頭看看我。一位年青女士留意到我的迷惘﹐她說:「所有人都是朝這條路走的﹐稍後會走到回程的車站。」隨後領著我走過陡坡,在十字街頭進入洗手間後﹐年青的女士失去了踪影﹐我徬徨地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車站在那裡?同伴要到的那個地方叫什麽名字?我怎樣回家?

**上述情景似曾相識 ('o') 如同歐洲之旅奧地利的一幕**

上一次被遺下是在香港島乘搭電車,到站離開車廂走了幾步發現走在前面的同伴不見了,當時身上只有一張負數的八達通,沒有手提電話可以找尋同伴,家住九龍,該怎辦?同樣地,在困惑夢境中醒過來了;類似的夢境再次出現,何解?有甚麼喻意?也許可以從亞煩的個性來解釋一下,估算是以下的情況造成吧!

開始使用電子現金「八達通」購物,支付確實感覺非常方便,收據顯示支付款項和餘額,這樣支付方式一旦遇上沒有收據的就來了一些不安的感覺,雖然在「嘟」的時候可以看見付款數目和餘額,回過頭已經忘記了。

眼看著別人和年青一代不論在香港或旅遊期間使用智能電話左「嘟」右「拍卡」,完全沒有使用現金,也許是對資訊科技懂得掌握運用、安全支付等竅門,完全沒有亞煩的顧慮。生活在日進千里的社會,迎接電子支付似是不能逆轉,習慣了「嘟」一下完成支付,踫上要用現金支付,反覺得接觸找換的鈔票和硬幣感到有點衛生問題。


亞煩現在正在學習中,自助付款機有多種款式,掃描物品有不同方式,要留心有沒有遺漏以免被誤偷竊,輕觸式的屏幕上多種付款方式供選擇。某一次自助付款時遇上了別人已掃描物品還沒有完成支付,在屏幕上我無法搜索到「取消」「返回」字詞,只好到另一部自助付款機排隊等候。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看奧林匹克運動會

由於近兩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政府購買了播影權在各個電視播放,市民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今屆的巴黎奧林匹克項目還可以在多個電視台的網上平台觀看和重溫,某個頻度的電視台的網頁可以在年底前重溫各項項目。

殘疾人奧運會只在香港電台的頻道有直播,其他電視台只在一個時段播放精華片段,在商言商是無可厚非的。健全的運動員比賽時的靈活性和活動範圍大,氣氛非常緊湊,對觀眾來說是有官能上的剌激,相比傷殘運動員受限於身體上缺陷,氣氛比較遜色。

殘疾人奧運會的直播,亞煩看了多個項目,游泳、射箭、硬地滾球、跳遠、賽跑、擲鉛球;羽毛球、乒乓球,這兩項目運動員因身體殘缺的局限,在比賽場地上的活動範圍減少,剌激性比較低,觀看時感到有點悶場,耐心仔細看看…他們每一舉手一投足都比常人化上多一倍的力氣。乒乓球員中有一位失去雙手掌,依靠附加上的工具連接球拍來比賽,他沒有手掌握著乒乓球怎樣開球?他把乒乓球在桌上輕拍固定位置讓球流動到球拍上,然後向上抛起拍向對手的方向,看到這一刻,每一位參與的運動員各自克服身體上的障礙,不管是否能勝出得奬,能不為他們鼓掌嗎!

今屆殘疾人奧運會的硬地滾球,亞煩有賴旁述員的講解比賽規則,明白這項比賽有點像桌球而看了多場比賽,運動員需要思考設局、使用多少力度和角度來出球都是一種比賽技術的表現。香港的運動員在這一項目報捷而歸,多年努力終奪得奧運奬牌,電視瑩幕上的旁述員在那一刻為他們高興得眼泛淚光。

攝影師還捕捉了一幕觸動人心的賽跑項目,初賽時紐西蘭的女跑手跑出的時間是眾運動員之首,決賽時各跑手努力地向著終點跑,她和中國的跑手兩人競爭激烈只差毫厘,最後中國運動員奪得冠軍,紐西蘭運動員屈居亞軍,也許中國運動員感到意外,難控情緒擁著亞軍的紐西蘭運動員嚎哭起來,紐西蘭運動員臉帶笑容不斷撫慰著懷中的中國運動員直至她平靜下來。


後記:亞煩習性散漫難改總是未能及時發文,撰寫這一頁感受時,殘疾人奧運會仍有項目在進行中。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場上你看見了什麼?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學習物品回收

亞煩看看家中有多少物品可以拿去回收,多年前塑膠產品是恩物,直到今天仍然覺得是一種很好的產品。隨後塑膠飲品樽分為可重用和不能重用,近來還有說法是塑料製品在碎裂和降解後對人類和海洋生物做成健康的害處。

作為用家當然是選擇合用耐用的東西,自從知道該為環保盡一分責任,物品損壞後該如何處理卻成為煩惱的事,只說是塑膠的東西就不知如何處理,使用中的家用物品很多是沒有回收的標籤,物品製造物料多是印刷在包裝上或說明書,在使用時已經把包裝棄置,是否可以回收成了疑問。

# 網上擷取的回收標誌圖片

以往是把物品分類放進附近的四色回收桶「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綠–破璃」,為了認識一下家中棄置的物品是否可以回收,把積存的物品拿到「6 在區區」的回收便利點,進門後,告訴職員是頭一次作塑膠回收,不知道如何分辨別,職員熱情地協助並解說我的回收塑膠樽分為兩類:飲品樽、酒精樽屬於一般塑膠,膠袋、花生醬樽是雜項塑膠,分類後磅重把積分存入賬戶,然後指導我把物品投進物品儲存箱內,完成回收程序。

# 維基網頁「國際通用資源回收編碼」擷圖

使用了10年的電腦螢幕壞了,置換了新的已經兩個月,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發泡膠。想起了回頭詢問一下,答案是要把大塊的發泡膠分割為小塊才可以送去回收站。亞煩知道了立刻動手把包裝紙箱和發泡膠送到回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