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的微型音響組合,光碟機和卡式音樂帶機的功能報廢多年,只剩下電台播放功能,近年這類產品似乎被數碼產品取代,現在可以選擇的牌子不多,說是最新型號的產品,已經沒有播放卡色帶的功能,生產日期是幾年前的。這意味家藏的卡式帶是時候丟棄,心有不捨,看看其中有些磁帶似是發霉般帶點白粉,該如何處理?盒和卡式外殼都是塑料可以回收嗎?
亞煩到「綠在區區」便利點向職員查詢,職員說:「要問一問,遲些才給你答案。」過了幾天再去詢問,答案是卡色錄音帶需要先把金屬配件和磁帶拆去,餘下的塑膠可以回收。
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國際通用資源回收編碼」
最近源於另一疑問,亞煩到網頁上查看,點擊知識庫看到回答問題項目,常見問題的 Q7: 答案內 “錄音帶是不接受回收”……最後部分的提示:「如有疑問,請聯絡「綠在區區」營辦團體。」還好,亞煩行動前已經資詢。
過去附近沒有「綠在區區」便利點,只有設置於大廈旁的三色回收箱,眼看是塑膠的物品就往塑膠回收桶內丟,後來才知道有些物品的物料是橡膠、乳膠和矽膠是不接受回收。那天亞煩把白米的包裝膠袋放入其他回收塑膠拿去回收,職員說:「這個白米的包裝袋可以自然分解不回收。」看看膠袋確已印上「可以自然分解」,甚麽時候開始印上的?是否所有牌子的食米包裝袋都是可以自然分解呢?原來一直沒有留意。
閱讀了 Q10:的內容,當中的「仔細將各類塑膠分類對很多市民來說是非常複雜。」「大部分市民家中空間有限,細分塑膠亦有一定難度。環保署在回收便利點開發推行標準化的 9 式回收物分類,而塑膠不需要再仔細分類,只需分為膠樽及其他塑膠,要清空和乾淨。」這些正是亞煩當初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經過職員解說後,現在準備回收時把膠袋,水果的蜂窩套和鮮奶盒的膠蓋,花生醬樽分為三個類別,拿到「綠在區區」回收時,除了儲分外,將物品分別放入回收箱。
家中的物品那些是塑膠?以下是網站的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