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幸運地遇上了你,謝謝!

那天閒談時妹妹說及在乘搭流動電梯要握扶手,令我憶起了去年那天在某商場遇上觸目驚心的一幕…亞煩正準備走向流動電梯時,流動電梯上,站在右邊中段的一位揹著背包、中等身形帶點健碩的中年男士忽然向後仰,他及時用右手抓著扶手的膠邊,因失去平衡時雙腳錯位蹲在梯級邊緣,看著他抖動的身軀疑似無法支撐身體再次站立起來,有滾下的可能性。

電光火石間…站在他後方的年青長髮女士踏步上前,走向梯級左邊,左手握著扶手,右手拉著男士的背包,沒有顧及自己有否足夠的力量;此時,另一位年青男士急步走上流動電梯,站在男士背後撐著他的背包直至到達上層商場,中年男士終於脫離險況站起來,伸出援手的女士和男士沒有停留同時各自離去。

看見化險為夷的一幕,在場的人沒有歡呼拍掌,雖則如此,也許會像亞煩一樣舒一口氣之餘,暗暗稱讚這兩位伸出援助之手的人,相信大家都不想看見有人因意外受傷的事情發生。


聯想起多年前的某一天,亞煩上班的時候,剛下了小巴走了十多步,忽然左腳跘了一下向前直衝撲向地面,這時候腦海裡正惶恐著跌倒會是怎樣的後果,迎面而來有三位男士,走在前面的一位中年男士在我仆向前的一刻,伸出手托著我的手肘往上一推,化解了衝力,站穩了腳的亞煩連忙對他說「謝謝!謝謝!」


回想在這一剎那發生的事情,亞煩的感覺尤如置身功夫電影的場景,他不慌不忙、利落精準地輕輕一托一推使亞煩站穩腳,似是從未停步也沒回頭。幸運地遇上你的相助,謝謝你!




2024年9月28日 星期六

謎夢

這一次剛到達目的地,在下車的幾秒時間就與同伴失散了﹐亞煩身處一處全不認識的地方﹐當下腦袋一片空白﹐要前去那裡?為什麼他們沒有一個回頭看看我。一位年青女士留意到我的迷惘﹐她說:「所有人都是朝這條路走的﹐稍後會走到回程的車站。」隨後領著我走過陡坡,在十字街頭進入洗手間後﹐年青的女士失去了踪影﹐我徬徨地站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車站在那裡?同伴要到的那個地方叫什麽名字?我怎樣回家?

**上述情景似曾相識 ('o') 如同歐洲之旅奧地利的一幕**

上一次被遺下是在香港島乘搭電車,到站離開車廂走了幾步發現走在前面的同伴不見了,當時身上只有一張負數的八達通,沒有手提電話可以找尋同伴,家住九龍,該怎辦?同樣地,在困惑夢境中醒過來了;類似的夢境再次出現,何解?有甚麼喻意?也許可以從亞煩的個性來解釋一下,估算是以下的情況造成吧!

開始使用電子現金「八達通」購物,支付確實感覺非常方便,收據顯示支付款項和餘額,這樣支付方式一旦遇上沒有收據的就來了一些不安的感覺,雖然在「嘟」的時候可以看見付款數目和餘額,回過頭已經忘記了。

眼看著別人和年青一代不論在香港或旅遊期間使用智能電話左「嘟」右「拍卡」,完全沒有使用現金,也許是對資訊科技懂得掌握運用、安全支付等竅門,完全沒有亞煩的顧慮。生活在日進千里的社會,迎接電子支付似是不能逆轉,習慣了「嘟」一下完成支付,踫上要用現金支付,反覺得接觸找換的鈔票和硬幣感到有點衛生問題。


亞煩現在正在學習中,自助付款機有多種款式,掃描物品有不同方式,要留心有沒有遺漏以免被誤偷竊,輕觸式的屏幕上多種付款方式供選擇。某一次自助付款時遇上了別人已掃描物品還沒有完成支付,在屏幕上我無法搜索到「取消」「返回」字詞,只好到另一部自助付款機排隊等候。




2024年9月15日 星期日

看奧林匹克運動會

由於近兩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由政府購買了播影權在各個電視播放,市民可以看到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今屆的巴黎奧林匹克項目還可以在多個電視台的網上平台觀看和重溫,某個頻度的電視台的網頁可以在年底前重溫各項項目。

殘疾人奧運會只在香港電台的頻道有直播,其他電視台只在一個時段播放精華片段,在商言商是無可厚非的。健全的運動員比賽時的靈活性和活動範圍大,氣氛非常緊湊,對觀眾來說是有官能上的剌激,相比傷殘運動員受限於身體上缺陷,氣氛比較遜色。

殘疾人奧運會的直播,亞煩看了多個項目,游泳、射箭、硬地滾球、跳遠、賽跑、擲鉛球;羽毛球、乒乓球,這兩項目運動員因身體殘缺的局限,在比賽場地上的活動範圍減少,剌激性比較低,觀看時感到有點悶場,耐心仔細看看…他們每一舉手一投足都比常人化上多一倍的力氣。乒乓球員中有一位失去雙手掌,依靠附加上的工具連接球拍來比賽,他沒有手掌握著乒乓球怎樣開球?他把乒乓球在桌上輕拍固定位置讓球流動到球拍上,然後向上抛起拍向對手的方向,看到這一刻,每一位參與的運動員各自克服身體上的障礙,不管是否能勝出得奬,能不為他們鼓掌嗎!

今屆殘疾人奧運會的硬地滾球,亞煩有賴旁述員的講解比賽規則,明白這項比賽有點像桌球而看了多場比賽,運動員需要思考設局、使用多少力度和角度來出球都是一種比賽技術的表現。香港的運動員在這一項目報捷而歸,多年努力終奪得奧運奬牌,電視瑩幕上的旁述員在那一刻為他們高興得眼泛淚光。

攝影師還捕捉了一幕觸動人心的賽跑項目,初賽時紐西蘭的女跑手跑出的時間是眾運動員之首,決賽時各跑手努力地向著終點跑,她和中國的跑手兩人競爭激烈只差毫厘,最後中國運動員奪得冠軍,紐西蘭運動員屈居亞軍,也許中國運動員感到意外,難控情緒擁著亞軍的紐西蘭運動員嚎哭起來,紐西蘭運動員臉帶笑容不斷撫慰著懷中的中國運動員直至她平靜下來。


後記:亞煩習性散漫難改總是未能及時發文,撰寫這一頁感受時,殘疾人奧運會仍有項目在進行中。在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場上你看見了什麼?




2024年9月2日 星期一

學習物品回收

亞煩看看家中有多少物品可以拿去回收,多年前塑膠產品是恩物,直到今天仍然覺得是一種很好的產品。隨後塑膠飲品樽分為可重用和不能重用,近來還有說法是塑料製品在碎裂和降解後對人類和海洋生物做成健康的害處。

作為用家當然是選擇合用耐用的東西,自從知道該為環保盡一分責任,物品損壞後該如何處理卻成為煩惱的事,只說是塑膠的東西就不知如何處理,使用中的家用物品很多是沒有回收的標籤,物品製造物料多是印刷在包裝上或說明書,在使用時已經把包裝棄置,是否可以回收成了疑問。

# 網上擷取的回收標誌圖片

以往是把物品分類放進附近的四色回收桶「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綠–破璃」,為了認識一下家中棄置的物品是否可以回收,把積存的物品拿到「6 在區區」的回收便利點,進門後,告訴職員是頭一次作塑膠回收,不知道如何分辨別,職員熱情地協助並解說我的回收塑膠樽分為兩類:飲品樽、酒精樽屬於一般塑膠,膠袋、花生醬樽是雜項塑膠,分類後磅重把積分存入賬戶,然後指導我把物品投進物品儲存箱內,完成回收程序。

# 維基網頁「國際通用資源回收編碼」擷圖

使用了10年的電腦螢幕壞了,置換了新的已經兩個月,因為不知道如何處理發泡膠。想起了回頭詢問一下,答案是要把大塊的發泡膠分割為小塊才可以送去回收站。亞煩知道了立刻動手把包裝紙箱和發泡膠送到回收站。





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學習處理廚餘

香港政府宣佈垃圾徵費暫緩一年,回收的步伐仍然會向前走,在附近的回收點看見別人使用廚餘回收機,想想…是時候要學習一下關於廚餘的知識。

2018年環保署推出「廚餘機校園先導計劃」﹙網頁擷圖﹚主頁 (hd-sfwc.org)

多年前在一位環保業的東主在廣播電台講述回收業的困難,巿民投入回收箱的物品沒有按要求先處理,回收的物品增加了員工的工序,拖慢了工作的進度。再過了一些日子,他在節目中介紹了廚餘機,由於要有一定訂購數量,廠家才能生產,承諾假若有五十位聽眾訂購會以成本價出售給這一批顧客。

後來在購物網站看到一些家用廚餘機的簡介,在分享平台看了一些影片講述如何使用,下水道式是安裝在鋅盆連接去水道,透過電動旋轉粉碎廚餘後,經排水管排入去水道,可以即時處理,安裝這一款式,水槽下方需要有大空間和可以安裝電源線。乾燥式是外型像一般有蓋的垃圾桶,用熱風將廚餘烘乾後碾碎,把廚餘的重量和體積減少,除臭功能的配件要定時更換。廚餘機種類還有冷凍型和生物分解型,處理方法有別於上述兩個種類。

﹙添馬台 Facebook 擷圖﹚

使用「綠綠賞」的廚餘機,每天晚飯後要將廚餘送到附近的收集點或密封放入冰箱暫存,才能避免廚餘發出臭味。回收儲存的積分可以換領一些日常生活物品。廚餘機累積的廚餘可以用作肥料等循環再用。

家居廚餘機除了要自費購買安裝外,運作過程中會發出氣味和噪音,隨後是電力、維修的費用,使用一段日子後相信也需要更換。

認識廚餘分類:

可回收廚餘–生、熟、吃剩或變壞的食物。穀物:米飯、粉麵、麵包等。蔬果:水果、蔬菜、豆類等(連皮、核、種子)肉類:豬肉、海產等及其製品(包括內臟、魚鱗、小骨頭)殘渣:中藥渣、咖啡渣、茶葉渣等。其他:乳製品、醬料、寵物食品、甜品、堅果等。

不可回收的廚餘

過多水分:湯、粥、飲品等。過硬:貝殼、蟹蓋、榴槤殼、粟米芯、椰青等。過大:豬筒骨、斧頭扒骨等。其他:藥物、枝葉、雜草、切花等。

** 以上的回收廚餘資訊是從添馬台的面書擷取。

以環保作前題…用甚麽盛載廚餘最好呢?膠袋?膠盒?膠樽?先看看有多少載量,每天的廚餘量多少?預演一下。首天,用麵包膠袋盛載,廚餘量 278 克。第二天,試轉用大花生醬樽,把魚的鱗片和內臟放進樽內,問題來了,幼細的鱗片帶有些微水份黏附在樽內不能輕易倒出。第三天,用一個有篩格的膠盒,篩格的孔似乎大了一點,這一個膠盒尺寸一般廚餘量比較合用。試驗的感覺是膠袋最合適,儲存量有彈性,方便攜帶送去廚餘機。

添馬台 Facebook (面書)  29-4-22024 的消息是第二期「O. PARK2」回收處理廠配備先進技術,在處理過程中會把骨頭、膠袋等雜質分開。

訊息最後提示最佳方法是:用可重用器皿把廚餘拿去回收。




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硬幣的故事

出外旅遊總有一些零錢帶回來,餘下的硬幣是無法兌換,只能存起來。現在進入了數碼年代,以後各國的貨幣中還有實體的硬幣嗎?硬幣鑄造的工作和有關項目會否消失於未來?

小時候有幾位親戚是遠航貨輪的船員,回港見面時總會帶上一些手信給我家的長輩,忘記了是否從那個時候開始,亞煩收集了一些外國的硬幣零錢,當年只是堆放在盒子裡,後來收到了一本收藏銀幣的活頁簿;現在回想…為什麽他們會把硬幣送給我?已經全無記憶,猜想是問了一些關於外國的問題吧!

當年並不認識這些硬幣是屬那一個國家,硬幣放進了活頁就算完結了一件事情。過去曾經拿出來看看,按照硬幣的英文字詞在字典查找,搜尋幾個已經需要很多時間,又擱在一邊。亞煩學習電腦進入互聯網年代,也曾嘗試找尋,直到現在終於在網絡上找到一些貨幣資料的網頁。讀了硬幣的資訊才醒悟它不單是日常生活付費和購物的貨幣,還在說一個地方的歷史。

亞煩手上的南非、澳洲、馬來西亞的硬幣圖案中有鑄上英國的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頭像,跟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前鑄造的硬幣一樣,顯示這些地方曾是英屬殖民地或租借地的歷史。


亞煩求學時對地理和歷史興趣不大,只是應付考試才努力讀一下,成績怎樣?當然不用說了。現在想把這些硬幣分辨和紀錄下來,看著一些以自身國家語言鑄造的硬幣,才想到流通貨幣這回事,能否搜出它們是屬於那一個國家?幸好今天數碼年代的大數據,和智慧辨識鏡頭功能的幫助。看著網頁的資料,對於收藏硬幣的人來說是要懂儲存知識,硬幣保持良好狀態才得以保障它的拍賣價值,另一個影響硬幣的價值是它的發行年份和數量,還有收藏者的喜好,也是舊硬幣的現今價值的要素。

如今搜查手上的硬幣資料想起地球地域分界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五大洲,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顯示當海員的親戚當年漂洋過海的足跡。現今劃分的是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西洋和北冰洋;七大洲是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

亞煩在維基資料庫粗略讀了一些硬幣所屬國家的資料,有感很多弱少國家的人民,都曾有一些悲痛的遭遇。

在大航海年代,沿海的地方大多數被歐洲的探險家和商人船隊發現後,由於地域是貿易海路必經之地,可以為遠航提供補給和作為中途站,以及發現當地的豐富資源等等利益原因,經歷政權爭奪、內外戰爭、分裂,輾轉成為了歐洲多國的殖民地,最後組織聯邦政府或獨立成國。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環保需時?

近日因「走塑」後,外賣餐具成為多天的新聞題目,聯想起很久以前收到同事送的塑膠筷子和某公司的贈品「不鏽鋼餐具」,由於亞煩很少購買外帶餐飲,物品一直被閒置著。這些餐具設計得很貼心方便攜帶,餐匙和叉子的尺寸比較細小。

上圖的鉛筆是因為長度難握在手上運用,被使用者棄置,亞煩當日把它加上一個紙捲的筆筒來使用,可惜後來被朋友送的筆芯筆替代了被放置在筆盒內直到現在。

推動多年的環保,最近因為即將展開垃圾徵費鬧得沸沸揚揚,亞煩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清潔人員的難處,從垃圾收集桶裡如何去確定那一戶違規使用了非指定的垃圾袋?某區議員說:「或會有居民為節省垃圾徵費,把垃圾倒入水廁沖走造成去水渠淤塞。」亞煩累積過往見到的情況,對此說法非常讚同或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論有否環保知識和常識,結論…是否每一個人都願意為環境多出一分力。

自從設立回收積分換日用物品,確見推動了一部份巿民作出行動,看似是居住在回收點附近的居民。多年前亞煩居住的地方設置了三色回收桶,多次在下班回家時遇見一位嬸嬸手拿著塑膠樽或如鋁罐的小量可回收物,送到設置在地下的回收箱內。有多少人會為小量的可回收物品多走一轉?

物品屬於那一種物料?那一類是可以回收?現在很多資訊存放在網絡上,近年長者一族使用網絡的比較多了,是否人人也懂得在網絡上搜尋環保訊息資料?源頭減廢是否應該先從生產開始?市場沒有塑料物品供應,用家自自然然要「走塑」?

去年亞煩有一部血壓計壞了,在環保網頁搜查一下,這類物品竟不在數碼回收清單上。早前把老舊數碼物品送到回收站,把血壓計一併帶去,職員告訴我剛好在這個星期才把血壓計列入數碼產品回收清單,這是說早兩天送去是要拿回家掉進垃圾箱。

後記:政府宣佈八月推行的垃圾徵費暫時擱置,有關的話題隨著停下來,不管是否可以做到環保的效應,希望大眾能夠珍惜資源,既可節省金錢也不會造成浪費。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三月遊踪﹙二﹚屯門公園

2024-3-15 屯門與姐妹們茶聚後到聞名已久的屯門公園走走,入口位置豎立了公園地圖牌,我們並沒有刻意跟著圖示走,只隨意順道而行。


像泊船的碼頭附設了救生圈,按地圖是放模型船的位置,水靜鵝飛的人工湖給人一種心靜懷抒的感覺。

人工湖的人工小島?

通往人工島小食亭的橋。

一年一度的花卉展覽前,公園也有種植一些展覽場的花卉。

美女櫻

蠟菊

茶花

 
少年夜鷺(左)與成年夜鷺(右)

建造人工湖吸引水鳥在這裡棲息,不知道是誰發現一群夜鷺在湖邊的樹叢中。﹙相片是妹妹拍攝﹚

璣鷸

亞煩站在人工湖邊張望,一隻璣鷸在湖邊遠處覓食,通知妹妹拍攝。妹妹拍下有趣的一幕。

豆梨花

人工瀑布

巧遇一群小學生隨著老師上活動課堂,同學仔你一言我一語令公園氣氛熱鬧起來。

鼠眼木

漏斗花


玫瑰園內的是玫瑰還是月季?

2021年12月香港公園霍士傑溫室舉辦薔薇科植物展覽,亞煩與妹妹同往觀賞,室內牆壁貼上如何分辨玫瑰和月季資料。



玫瑰:葉厚有皺紋,葉由 5 至 9 片組成,莖上有密剌,花多是單生,香氣比較濃。開花期是每年 4月至 6月。

月季:葉面光滑,由 3 至 5 片小葉片組成,莖剌帶勾相距比較疏,花 4 至 5 朵簇生、微香。開花期 4月至 9月,期內多次開花。

銀邊山菅蘭

早年亞煩拍攝過這朵細小的山菅蘭,當日不懂得使用手機相機的微距功能,在微距鏡頭下花朵清晰,展示出它的美態。

散發香氣的含笑

橙色的朱槿﹙大紅花﹚



回頭看見一棵棵的參天大樹,很有置身在大自然的感覺。



過去聽聞在公園內歌舞的場景,當天沒有看見,只是在連接天橋的位置有歌唱者,橋上有一位樂器吹奏者(下圖)。


這是公園內的大涼亭附近的大水池,亞煩當時用了縮時拍攝,看了把影片編輯調慢,還是比正常速度快了一些。

地湧金蓮
多年前亞煩到雲南旅遊時看到,當日詢問導遊它的名稱…答案是「金花」。



這一趟在屯門公園遊走,有點跑花看花感覺。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三月遊踪﹙一﹚土瓜灣

天氣清涼對亞煩是出遊的好日子,2024-3-14 相約妹妹到土瓜灣巡舖﹙行街購物﹚,遊走間說及亞煩曾在這區工作卻從未到過海心廟公園,順道走出海旁去看看。


當然是今非昔比,現在的海心廟公園有緩跑道和做運動的設施,還有多年沒有看見…高度可供成年人盪的鞦韆,亞煩和妹妹立刻上前一起回味少年時。

金露花又名假連翹

藍雛菊

藍雛菊未開放的花瓣幼長、顏色深一點


野菊

這一朵和藍雛菊看上去相似的菊花,在搜尋所得的名稱是「野菊」,過去亞煩以為它們同屬瓜葉菊,實在菊科植物是有很多,只有專業的人士才能分辨。

公園內有一小片園地種植了多種香草植物


昔日的海旁與海心島,現在有橋直達,還有涼亭。


從圖片上看到仍然屹立在這裡的魚尾石背面沒有改變。

豆科小花「蔓花生」

大紅花開得燦爛,放大相片看見花瓣上的小昆蟲,亞煩立刻遠離免卻被追噬。

亞煩學習使用手機的微距鏡頭模式,鏡頭聚焦的花蕊似有小昆蟲。

虎剌梅

虎剌梅在開花中還是結籽中?

魚尾石

在介紹魚尾石的牌上看見這一隻被稱為榕樹「破壞王」的朱紅毛斑蛾。﹙相片是妹妹拍攝﹚


九龍城碼頭附近下午茶後沿著木廠街走向馬頭圍道前往九龍城地鐵站,途經牛稝,這也是亞煩多次過門未進入過的地方。


現在似是用作小型的展覽和工作坊。



假如不是站在紅綠燈前等候過馬路,也許不會留意到這座舊建築是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