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有人歡喜有人愁



最低工資實施有人歡喜有人愁。當保安員的親屬在未接公司通知時一直心情忐忑不安  “同事當中我的年紀最長,公司要減省人手將會怎樣安排?” 最終公司的決策是用人為材,他仍獲留任。

新聞報導當中有大學畢業生現職文員慨嘆在最低工資實施下,自己的薪金相比於當清潔工作的母親還低。如果著眼於收入的高低的確是使人洩氣,可是知識學問就如個人的儲備,總會有它的用處。

幼年時祖母常督促我們要努力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就是她常掛在口邊的話,“有了知識可以坐在辦公室裡當文員、當教師,總比出賣勞力的工作舒適。”,她常以鄰居的例子來引證她的理念是對的。長大了才明白她的想法,某程度上是對的。

香港在工業興旺的年代,工廠工人的收入相比文員的薪金為高,工人也是要拚博才能多賺。時代不斷的轉變,知識學問始終不會被淘汰。

`````````````````````````````````````````````````````````````````````````````````

以下四則是最低工資相關新聞的部份文章

根據《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報告》的調查,低薪行業的整體薪酬成本佔總經營開支 41.9 %,遠高於其他行業的 33.6 %;而低薪行業的整體盈利率為 7.8 %,又明顯低於其他行業的 14.1 %。不難看到,對於這些賺取蠅頭小利的低薪行業僱主,僱員工資若因用膳時間和休息日有薪及按最低時薪工資計算而人工開支大增 30%,那將不是賺少了的問題,而很可能是虧多虧少的問題,甚至是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怎能不為之大動干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8/4/o1g9.html


「我大學畢業,做文員 5 天工作,每日車錢 30 元,每天做 9 小時,中間一小時食飯,得 8,000 元一個月。阿媽做快餐店清潔,每日做 10 小時 30 分鐘食飯,包飯,工作地點超近,在家樓下,不用車錢;最低工資開始,包飯鐘錢、包假期,月入 8,400 元。咩世界?唉……好灰!」去年大學畢業的青年在網上吐苦水。

事實上,勞工處最新職位空缺資料顯示,有餐飲公司請初級侍應,學歷僅需中一程度,月薪 8,000 至 8,500 元,時薪逾 29 元。然而,有公司聘文員,要求中五程度、兩年工作經驗,更需懂普通話及英文,及持保險牌照,月薪僅 7,000 元,時薪約 38 元。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9/23/o283.html


修讀中國研究(經濟)的杜同學將於 6 月畢業,是最低工資實施下首屆大學畢業生。對於大學生薪酬水平停滯不前,她認為市場經濟自有調節,「當僱主發現 1 萬元都請不到人,就自然要加工資」。她又指出,大學生比基層有較多求職選擇,最低工資法例對市場亦有正面影響,「基層工資上調,令他們增加消費,通貨膨脹,公司賺多了錢,都會與員工分享成。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30/4/o2no.html


【明報專訊】最低工資法例衍生不少灰色地帶,以月薪 4500 元兼職管理一度瀕臨結業的元朗元岡幼稚園愛心校長呂麗紅,由於時薪僅得 25 元,恐因愛心過度而誤墮法網。呂麗紅昨解釋,按合約每天上班 3.5 小時,時薪達 64 元,由於學校入不敷支,願下午以義工身分教書,盡量將一分一毫用於學生身上。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501/4/o34i.html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這樣的煙民






今天晚上我看見一支仍然燃燒的煙嘴,被人從一幢大廈丟棄落下在巴士站的情景。

吸煙的人有吸煙自由,請為自己的人格加分,別做一些令人討厭的行為。

為什麼政府要訂立法例設立禁止吸煙的地方?尋根究底不就是那些不自律的煙民闖的禍。






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雞同鴨講」的母親



首句學說「She has fever」

Nasim來港時才16歲,一年後在家人安排下嫁給比她更遲來港的同籍丈夫。年輕的她對新環境茫無頭緒,兩年來一直倚賴在港的哥哥為她當翻譯,直至誕下長女。初生嬰兒病痛多,她最記得第一次帶女兒求診,完全聽不懂醫生說什麼,回家向長兄哭訴一場。為了女兒,Nasim 開始學習英語,首課便是「醫療篇」。Nasim還記得,當年先要學會向醫生描述女兒吃奶情况、在家中的表現,每次多學數句,好讓自己能順利與醫護人員溝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507/4/o6vd.html

------------------------------------------------------------------------------------------------------------

看了這篇報導,Nasim 她的情況就正如我的親戚和朋友一樣,她們多年前移居澳洲,至今仍未能學懂書面英語,一般生活上的會話應對還是可以的。她們也同樣地為孩子開展「雞同鴨講」的一頁。

當年香港一般家庭的父母經濟情況都不能讓家中所有子女接受中學教育,加上中國人的「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和「女兒長大後會嫁人」的道理下,女孩可完成小學階段已經足夠,即使女兒的讀書成績比兒子的優秀,也只會把資金供兒子上中學。基於這個原因我的親戚和那一位朋友都只有小學程度。

1997年回歸掀起移民潮,在早年移民的朋友推薦下,親戚夫婦倆領著三個小孩踏入了澳洲的國土,當父親的勤勞地工作,當母親的面對生活中不少的難題。兒子上學了,跟同學打架給學校投訴,「雞同鴨講」不能明辨誰是誰非,只好著孩子向同學道歉,可是心裡知道孩子不會先動手打人,但也不能夠每當發生事情就找朋友幫忙。

要解決交通上的問題,當母親的硬著頭皮去學駕駛,當時還沒有同聲同氣的教車師傅,只好帶著兒子當翻譯。考了多次仍然不獲批發執照,努力不懈和朋友幫忙解釋下,考牌官明白她考取駕駛執照是為了要接送孩子,批淮她領取駕駛執照,附帶條件是要上英語課程。

為甚麼兒女對母親的感情相比父親的來得深一點呢?想該是母親在日常生活繁瑣的事情中總能為孩子排難解紛吧!



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趕快一點



﹙商業電台﹚2011 年 5 月 14 日 星期六  09:20

江蘇省鎮江市一百多畝西瓜田,出現西瓜未熟就爆裂情況,農民懷疑與使用膨大劑有關。有農民幾日就損失六千多斤西瓜,投資的二十多萬元報銷,他說,在使用技術員提供的「西甜瓜膨大增甜劑」後,西瓜開始陸續爆裂。周圍其他人承包的西瓜棚,亦出現類似情況。

有農民解釋,膨大劑是一種激素,主要用於長不大的西瓜,目前西瓜生長速度快,再使用激素肯定爆裂。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514/18/oaus.html

`````````````````````````````````````````````````````````````````````````````````

上述的新聞報導西瓜爆裂的原因是技術員的錯誤,還是農民自己在濫用了這些膨大增甜劑呢?以上的情況正好讓只顧自己的利益亂用生化產品、化肥、飼料催谷植物和牲畜成長的食物供應者好好的想一想,別只著眼技術如何可以早點收採和銷售佳績多賺金錢致富,也請對食用的人的健康負責啊!

現代社會講求效率是否令我們都失去等待的耐性。




2011年5月9日 星期一

成長背景



早前看了一篇寫關於八十後的文章,其中的一段題為《「80後」成長背景與前人有所不同》觸發我的一些感想。

看著身旁的一群小朋友長大,這一群是八十後,雖然各自住在不同的社區,有些經常夜間出外活動,令父母擔憂他們的行徑和安全,今天已經晉身社會工作,他們雖則不是有驕人的學歷、過人之成績,仍可找到一份可以供養自己生活的工作讓他們的父母舒一口氣。

當中一些父母由於自己的學歷低,依賴學得一門技能賺取生活,他們勤勞工作和節儉來供養孩子的一般生活所需,希望孩子日後的日子相比自己好。期盼他們完成學業找到工作的日子到了,孩子在社會物質豐富的誘惑和朋輩的相互影響下,吃喝玩樂每月花費了不少薪金,結餘總是不多。

這樣的消費模式跟父母的節儉行為有著差距,當父母的雖然在經濟上仍可負擔生活上的開支,看著孩子這樣的消費方式完全沒有儲蓄的概念,不免為他們擔心往後的日子而出言勸告並要求繳付生活費用,每每令雙方不歡而散;孩子雖然對父母的囉唆不滿,也曾在父母生辰日子送上禮物,父母親表面上不滿孩子亂花錢,每次看著禮物總是嘴角帶笑。

這兩代生活消費模式的問題是否也與成長背景不同有關呢?

下列是《「80後」成長背景與前人有所不同》的文章連結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228/4/lyhe.html



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問一問



﹙星島日報報道﹚近日社會反核聲音高漲,有環保團體指,過去半世紀全球共有近三百宗二級以上核事故,平均每年有五宗,證明核電並非絕對安全,呼籲政府停用核電。環境局局長邱騰華 表示,現階段不會倉促決定引入更用核電,強調調整發電能源組合會以安全為先,但亦不會貿然停用核電。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10429/3/o28w.html

`````````````````````````````````````````````````````````````````````````````````

看了以上的報導“環保團體要求停用核電”,我對能否停用存有疑問,香港人口眾多,我們需要電力的用品有多少?

家中需要電力的電器如電燈、電飯煲、電水煲、雪櫃、電風扇、電熱水爐,電視機;還有冷氣機、微波爐、暖爐、電暖氈、抽濕機、吸塵機等;一些按摩器、按摩椅等都需要使用電力。個人物品如手提電話、電腦、遊戲機、影音產品等。

看看我們「東方之珠」的商業區、住宅區晚上燈光有多少?午夜時分的燈光有多少?我們有多少人口能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地跟隨日光來生活?

`````````````````````````````````````````````````````````````````````````````````

以下是一位學者發表對停用核電的部份文章

葉健民﹕跳出環保的惰性思維

【明報專訊】日本褔島的核災難後,公眾對核電安全的憂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絕對應該以各種行動去表示對進一步發展核能的反對,更要要求政府認真聆聽公眾的聲音,積極回應。不過,假如我們將問題簡化為政府應否增購核電,將責任完全推到政府身上,這種惰性思維大概與政客一貫的避重就輕政治投機所為無異。真正關心環保問題的朋友理應看清問題關鍵所在,明察是非,而非滿足於交差性質的情緒宣泄。

核能的快速擴張,根源在於我們無止境的物慾追求。各地政府以為高速發展才是硬道理,固然要負上責任,但你我沉醉於所謂舒適方便的現代化生活,同樣是罪魁禍首。這個道理,我相信人人明白,但在現實政治環境之中,卻沒有多少人敢站出來指斥公眾的不是。更甚的是,我們的代議士更處處迴避公眾責任,事事更以便民為藉口,哪管政策改變對環境保育是否有利,只會看風駛帶頭反對。這些美其名順應民意、急民所急的行徑,說到底志在討好選民。

作者是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