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繁花與我﹙二十五﹚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算一算「繁花與我」有近 114 科,400 多個種類,三分一屬於菊科植物。這一篇接上一篇仍是菊科植物的菊花。這兩篇的菊花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作觀賞花材、食材、拜祭和供奉神明。菊科植物在「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內可作藥用的有 74 種。上茶樓喝的「菊普茶」是普洱茶葉加上白菊花一起沖泡的茶,據說能清熱降火、抗氧化,消食解膩、提神安神。中國廣東地區涼茶舖的著名涼茶中的「菊花茶」正正就是有清肝明目療效。這些源遠流長的茶飲隨著年代演變成現在的便攜式盒狀和樽狀飲料。

節錄「維基百科」的《菊科》文章:「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真雙子葉植物菊目的一個科。菊科是真雙子葉植物中最大的一個科,現在已有至少 13 個亞科、1689 屬和 32,913 種。中國有約 200 屬 2000 多種,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薊、小薊、茵陳、艾葉、青蒿、紫苑、鵝不食草、向日葵等植物。菊科植物大多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也有灌木、喬木與藤本植物。分布極廣泛,從副極地﹙氣溫在 0 度至負 40 度以下地區﹚到熱帶地區皆可見,棲息地十分多樣。已知最古老的菊科植物化石來自晚堊紀的南極洲,屬於花粉的化石。」

大麗花



大麗花 – 菊科。大麗花屬。別稱:大麗菊、大理花、天竺牡丹。頭狀花序,顏色有紅、黃、橘黃、紫、白。2018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小麗花


小麗花 – 菊科。「中文百科全書」資料:原產於墨西哥、瓜地馬拉及哥倫比亞的高原地區。喜溫涼氣候,喜陽光。用作布置花壇、盆栽觀賞或作切花。拍攝於 2016 年 1 月台灣遊途中。

乒乓菊



乒乓菊 – 菊科。「百度百科」資料:原產於日本。花色多樣,基本有紅、黃、白、綠四種顏色,喜光線充足,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拍攝於 2019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松果菊 – 菊科。 「維基百科」資料:原產於北美洲東部。美國原住民使用松果菊來治療普通外傷、燒傷以及蚊蟲咬傷,其根搗碎還可以用來當牙膏或治療喉嚨痛,內服可治咳嗽。同時可能會使患者產生過敏反應,導致出疹子和氣喘。2021 年 3 月拍攝於佐敦谷公園。

沼澤菊﹙Mauranthemum paludosum﹚


沼澤菊 – 菊科。 別稱:白晶菊、小白菊、雪地菊。 「維基百科」資料:原產地中海地區。 常見的觀賞植物,花期長,適應性強,耐寒忌高溫多濕。拍攝於 2012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非洲菊


非洲菊 – 菊科。「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原產地南非,多種顏色,狀似小型向日葵,用作盆栽、切花。拍攝於 2015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瓶頭菊


瓶頭菊 – 菊科。別稱:瓶頭草。在「香港植物標本室」和另一網頁看見的圖片,花朵大小和花瓣數量不同,比對「柴娃娃植物網」網頁的圖片,相信是找對了。2016 年 1 月亞煩在台灣的一個生態園地拍攝的,花朵也許是園丁悉心照料的成果。

管瓣類


管瓣類 – 菊科。相片在 2018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百度百科」資料:「菊科菊屬植物瓣型的分類類別,其核心特徵為舌狀花呈管狀結構,管瓣呈現開裂或閉合狀態。根據花瓣形態分為「單管型 (中粗直管) 」「針管型 (多輪細管輻射狀) 」「翎管型」「松針型 (細長直射管瓣) 」「管球型 (管瓣旋抱成球型) 」「飛舞型 (外輪長瓣飄垂) 」「管盤型 (頂部平展如盤) 」「疏管型 (管瓣疏鬆排列) 」等八種主要類型。

** 按以上的說法:上一篇的長管型的菊花是屬管瓣類。**

重瓣菊


重瓣菊 – 菊科。2015 年 1 月嘉道理農場拍攝的這一朵看似常見的菊花,多番找尋仍未能找到相同的圖片,智能鏡頭提供的資料未能脗合。

孔雀草﹙Tagetes patula﹚


孔雀草 – 菊科。﹙Tagetes patula﹚別稱:法國萬壽菊。「維基百科」資料:孔雀草原產於墨西哥和尼加拉瓜,16 世紀引入法國,研究培植出許多變種,有單瓣、重瓣、頭狀花序或是迷你矮種。由於有觀賞和藥用價值被引進到歐洲和美國種植。2015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芳香萬壽菊



芳香萬壽菊 – 菊科。香草植物,容易繁殖,用作觀賞、食用和藥用、可作驅蚊。上圖 2021 年 3 月於佐敦谷公園拍攝,下圖 2015年 1 月於嘉道理農場拍攝。

鬼針草屬﹙Bidens﹚


鬼針草屬 – 菊科。2021 年 11 月拍攝於香港公園的這一朵的花,在智能鏡頭辨識下說是鬼針草,花形的確很相似,顏色不一樣,答案存在疑問。以下是有關鬼針草屬的資料。

「中文百科全書」資料:花雜性,外圍一層為舌狀花,或無舌狀花而全為筒狀花,舌狀花中性,稀為雌性,通常白色或黃色,稀為紅色,舌片全緣或有齒;盤花筒狀,兩性,可育,冠檐壺狀,整齊,4 – 5 裂。約 230 餘種,廣布於全球熱帶及溫帶地區,尤以美洲種類最為豐富。 我國有 9 種,兩個變種,幾遍布全國各地,多為荒野雜草。有數種供藥用,為民間常用草藥。

勲章菊




勲章菊 – 菊科。原產於南非。這朵色彩分布跟勲章相像的花朵,由於適應性強、繁殖迅速快,2024 年被澳洲當局稱為高度入侵性植物。有網頁資料說花朵白天綻開,夜晚有閉合特性。分別拍攝於 2010 年 10 月澳洲遊旅途中和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瑪格麗特﹙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瑪格麗特 – 菊科。「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野生的瑪格麗特,以白色品種居多,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高海拔山區,園藝栽培種另有粉色和黃色等品種。瑪格莉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 15 – 50 公分,因為莖部容易木質化,所以也叫「木春菊」,又因植株會有類似茼蒿菜的特殊味道,所以也叫做「蓬蒿菊」。拍攝於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藍眼菊



藍眼菊 – 菊科。初見這種紫藍色的花朵。網絡資料說:「中央紫藍色的管狀花像美麗的藍眼睛,因此稱為藍眼菊。」除了白藍花色的品種外也有紫藍的色彩。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藍雛菊﹙Felicia amelloides﹚


藍雛菊 – 菊科。別稱:藍菊、藍瑪格麗特。原產於南非。「台灣景觀植物介紹」資料:舌狀花藍色、管狀花黃色,對生倒卵形至橢圓形葉,除一般綠葉種之外,有葉緣白色的斑葉品種。2024 年 3 月在土瓜灣海心公園拍攝。

「花島札記」網頁資料:「雛菊和瑪格麗特十分相似,區別在花形和葉形和花莖。瑪格麗特中央花芯為扁平管狀花,邊緣是平瓣或管瓣舌狀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花瓣扁平片狀。雛菊中央花芯比較細小,舌狀花多為捲曲管狀,花瓣多重瓣,花朵呈現球形。

茼蒿菊


茼蒿菊 – 菊科。這兩張相片花形近似茼蒿,亞煩把它們暫作茼蒿菊。「台灣景觀植物介紹」資料:茼蒿菊原產加拿列島。本種是屬內植物雜交成豐富品種。互生薄革質葉片披針形或卵形,有羽狀深缺刻。頭狀花序開於枝端,舌狀花白色,有黃、粉、紅等品種,開花期冬至春季。上圖拍攝於 2019 年 1 月。下圖拍攝於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蠟菊





蠟菊 – 菊科。別稱:麥桿菊、鐡菊、不淍花。原產於澳洲。花朵中心的管狀花謝後,其蠟質苞片依然維持原狀,是非常好的乾燥花材。分別拍攝於 2024 年 2 月屯門公園和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