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從沒想過野外菊科的小小黃花外形相似,會有多個品種,分別在莖的顏色和粗幼、葉的形狀、花苞形狀、花的大小、瓣的形狀和生長的地方。現在的地域天氣變化和植物的適應性,花果期或會出現偏差。
拍攝花、莖、葉、果實和全株植物才能更好地比對植物名稱的資料,亞煩學懂要改變過去的拍攝方式。上一篇和這一篇的植物需要搜索的時間是最多,A I 智能鏡頭提供的名稱只能幫助收窄範圍,重複地在多個網站比對,結果仍然是沒有信心說是正確,各個網站的網頁上,植物的科目會出現不同,是因應研究作出修改,需要留意網頁的資料更新日期,不同區域會有不同的名稱。
山馬茶
山馬茶 – 夾竹桃科。別稱:南洋馬蹄花。原產熱帶亞洲。觀賞植物可作藥用。2025 年 8 月在觀塘某商場的中庭拍攝,這束白色的花朵,花瓣端尖長、形態有點兒旋向。
山菅蘭﹙Dianella ensifolia﹚
山菅蘭 – 阿福花科。別稱:山貓兒、桔梗蘭、老鼠砒。花果與花葉山菅蘭﹙dianella tasmanica variegata﹚一樣,葉的條紋不同。有毒性可藥用。民間用作殺鼠劑。2015 年 1 月在山途中拍攝。
白棠子樹
白棠子樹 – 唇形科。紫珠屬。多分枝的小灌木,高可達 3 米、葉倒卵形或披針形。聚傘花序生於葉腋的上方,花萼杯狀,花冠紫色,花葯卵形。果實紫色球形。全株可藥用。拍攝於 2003 年 1 月。
杉樹
杉樹 – 松科。相片中的杉樹可能是沙地雲杉。拍攝於 2017 年 9 月內蒙古旅遊途中。
松樹
松樹 – 松科。2017 年 9 月在內蒙古旅遊中拍攝的松樹。樟子松、海拉爾松喜光照、耐嚴寒、忌水濕。花期 5 - 6 月。球果第二年 9 - 10 月成熟。分佈於大興安嶺、海拉爾西南一帶地區。
枇杷
枇杷 – 薔薇科。別稱:小芒果、琵琶果。古稱:蘆橘。味道甜美,營養豐富。葉和果實可作藥用。拍攝於 2023 年 3 月西貢。
花楸樹﹙Sorbus pohuashanensis﹚
花楸樹 – 薔薇科。別稱:絨花樹、紅果臭山槐。花楸屬。「植物智」網頁資料:產地內蒙古。生長於海拔 900 - 2500 米的山坡或山谷雜林。花期 6 - 7 月。果期 9 - 10 月。球形果實成熟時紅色或桔紅色,萼片縮存。2017 年 9 月內蒙古旅途中拍攝。
金剛藤
金剛藤 – 菝葜科。別稱:菝葜。外觀與同屬菝葜科的土茯苓很相似,果實少了一層粉霜。2003 年 1 月拍攝。
筆管榕
筆管榕 – 桑科。「發展局 – 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網頁資料:筆管榕樹皮黑褐色,枝條新出嫩芽苞朱紅色像毛筆。無花果扁球形具短柄及白班、紫紅色。幼時可附生在其他植物上,隨其生長而絞殺其宿主,取而代之。花果期 2 月至 9 月。2018 年 4 月拍攝。
多頭苦蕒菜﹙Ixeris polycephala﹚
多頭苦蕒菜 – 菊科。比對「柴娃娃植物網」網頁圖片:基部葉半抱莖、長橢圓形箭頭狀。頭狀花序多數,舌狀小花黃色 10 - 15 枚。長橢圓形瘦果褐色,有 10 條高起尖翅肋,頂端急尖。冠毛白色纖細。花果期 3 - 6 月。拍攝於 2025 年 3 月啟德休閒區。
苣蕒菜﹙Sonchus wightianus DC.﹚
苣蕒菜 – 菊科。白色的絨毛球果看似蒲公英。仔細比對「柴娃娃植物」網頁的圖片…莖和花苞帶紅色刺毛,總苞鐘狀,基部有稀疏或稍稠密的長或短絨毛。2025 年 3 月啟德休閒區拍攝。
剪刀股﹙Ixeris japonica﹚
剪刀股 – 菊科。苦蕒菜屬。「百度百科」資料:花瓣上端平截 5 裂。葉長狹翼狀側裂 1-3 對,莖基平卧匍匐,頭狀花 1- 6 枚在枝頭排成傘房花序,全株無毛。可藥用。剪刀股和小苦蕒常混雜生長。分別拍攝於 2018 年 2 月,2007 年 2 月和 2025 年 2 月沙田石門海濱公園。
黃瓜假還陽參﹙Crepidiastrum lanceolatum﹚
黃瓜假還陽參 – 菊科。別稱:細葉假黃鵪菜。「百度百科」網頁資料:主莖粗短,基生葉匙形,蓮座狀簇生,莖生葉細小,黃色舌狀花約 10 朵。2007 年 2 月拍攝。
黃瓜菜﹙Crepidiastrum denticulatum﹚
黃瓜菜 – 菊科。假還陽參屬。「中文百科全書」網頁資料:莖生葉集中於枝端或互生,基生葉蓮座狀,葉片全緣或齒裂呈羽裂,綠色。2006 年 12 月拍攝。
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
黃鵪菜 – 菊科。「香港野花網」資料:一年生草本,高 20-80 厘米。春天開黃花,每朵花由 10 - 20 朵舌狀花組成。結紅棕色或褐色紡錘形果實,有白色冠毛。花及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全草藥用。2024 年 2 月廸欣湖和 2025 年 3 月居處附近拍攝。
三裂葉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
三裂葉蟛蜞菊 – 菊科。別稱:南美蟛蜞菊、地錦花。原產於南美洲。四季開花,用作綠化園境花壇的觀賞植物。蜜蜂和小型蝴蝶的蜜源植物。2019 年 4 月摩士公園拍攝。
情人菊﹙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情人菊 – 菊科。花莖細長,腋生,春季開花, 花冠黃色,單瓣,花期長。作園藝觀賞。拍攝於 2024 年 2 月天水圍公園和 2016 年 1 月台灣遊途中。
葉下珠
葉下珠 – 葉下珠科 / 大戟科。別稱:珠仔草。「維基百科」資料:小葉互生,形似複葉,長橢圓形。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為白色,略帶綠色。蒴果生於葉腋處,表面具突刺,果熟時紅色,花期 4-8 月,果期 7-11 月。中藥稱為珍珠草。2025 年 8 月 10 日用微距拍攝到這朵最細小的花朵。
菲島福木
菲島福木 – 山竹子科。「發展局–綠化、園境及樹木管理組」網頁資料:樹皮灰色,葉深綠色、革質、卵狀長圓形。淺黃綠色花瓣 5 枚,雄花簇生無柄,雌花長柄。拍攝於 2021 年 10 月九龍城寨公園。
銀葉樹﹙Heritiera littoralis﹚
銀葉樹 – 梧桐科。「香港濕地公園」網頁資料:有大而平的板根,葉底有銀白色鱗片,能夠反射光線減低葉片的溫度來減少水份流失。 銀葉樹的果實能浮於水面,藉水流傳播種子。2003 年 12 月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