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繁花與我﹙一﹚

春季百花開放 ,每年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展,讓我們看到來自不同國家、地方的花朵,賞花時只顧選美左拍右攝,總是忘了記錄它的名稱,現在可以借助網絡和智能鏡頭快速地尋找名稱和資料。 過程中發現有多種植物的花朵形狀相似,智能鏡頭提供的答案未能全部作準,故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每一種植物的花期不同,還有天氣的因素,深深明白「賞花要及時」,歷年亞煩拍下不少相片,過去是刻意帶著數碼相機去拍攝,近年智能手機在手,更加隨意地拍攝,是時候來一個清算。

九里香


九里香 – 芸香科。學名:月橘。在公園矮樹叢裡看見這朵白色的小花,比對了維基百科的資料它的別名很多,不但是七里香,還是九里香、十里香、千里香、萬里香……。當天經過花期已近尾聲,只餘下幾朵花,嗅不到香味。

三色堇



三色堇 – 堇菜科。相片分別在 2012年和 2015年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顏色樣子可愛可以用作食材和餐飲菜餚的裝飾。

三角梅


三角梅 – 紫茉莉科 。別名:葉子花、九重葛、三角梅、簕杜鵑。少年時從長輩口中知悉它叫簕杜鵑,跟杜鵑有什麽關聯? 葉子花、三角梅在形態上比較相似。

千里光

千里光 – 菊科。在大帽山的路邊看見。按「香港野花網」資料,這一種草花是治多種炎病的藥用植物。

墨西哥千里光

墨西哥千里光 – 菊科。別名蔓黃金菊、火焰藤。2019 年3月在九龍公園附近拍攝的藤蔓植物。

垂花懸鈴花



垂花懸鈴花 – 錦葵科。別名南美朱槿。顏色葉形和大紅花相似,一直視它為同一品種,實為同科。年少無知的年代曾經摘下吸啜花蜜。網絡上資料:懸垂的花朵吸引的對象是蝴蝶和蜂鳥。

大麗花


大麗花 – 菊科。別名洋芍藥。紫色的是在九龍公園春季拍攝,粉紅色的在秋冬季節內蒙古的旅途中拍攝。

小木槿

小木槿 – 錦葵科。2024年維多利亞公園花展中可愛的小花朵。

五星花


五星花 – 茜草科。又名繁星花。初見還把它看作龍船花,五片花瓣實在像一顆星。 

少花龍葵

 


少花龍葵 – 茄科。又名光果龍葵、古鈕菜。這一株可用作中草藥的小花,拍攝於南蓮園池的園圃。

心葉黃花棯

心葉黃花棯 – 錦葵科。黃色的小花開在西貢萬宜的水泥車路邊,在沒有護蔭下的隙縫中成長並開出花朵。

木百合




木百合–百合科。別稱非洲鬱金香。2012 年前在維多利亞公園花展的南非展區看到一組顏色和配搭很合眼緣的展品,旁邊有一個「木百合」的名牌。翻查相片時才知道 2010 年到澳洲旅遊,在一個市場的花店已經見過。

木芙蓉


木芙蓉 – 錦葵科。上圖在內蒙古旅遊時拍攝,看上去有點像縐縐的紙質花朵,後來在佐敦谷公園看見重瓣的﹙下圖﹚也是名為木芙蓉,同屬一類。

毛尾鱗芹

毛尾鱗芹 – 百合科。2024年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展拍攝,園展的花品種很多,是否會把它留影,還是看各人的喜好吧!

毛萼口紅花

毛萼口紅花 – 苦苣苔科。2015年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形狀真的如一枝女士用的口紅。

水仙


水仙 – 石蒜科。2019年春節拍攝,有人以讀音戲稱為「死先」,有歌曲讚譽它,散發的清香令不少人喜愛養植,亞煩愛喝以它制作的茶,也特意掏腰包為它配置了這一個花盆,選擇的球根能否開出重瓣的花朵,還是要看運氣。

水皮蓮


水皮蓮 – 荇菜科/龍膽科。別名捲瓣莕菜、銀蓮花。葉心形,像迷你版的睡蓮。查閱時不同網頁資料顯示科目各有不同。2016 年11月韶關旅遊途中拍攝。

印度莕菜

印度莕菜 – 荇菜科/龍膽科。別名金銀蓮花、白花莕菜、印度蓮。查閱時不同網頁資料顯示科目各有不同。拍攝於 2021年 3月志蓮靜苑,細小的花朵,花瓣邊緣很別緻看似羽毛。

水竹芋

水竹芋 – 竹芋科。2021年12月遊覽香港公園薔薇科的花展,在另一室內展館出口看見一株如穗的植物,末端似是一朵朵的花朵。

水蜈蚣

水蜈蚣 – 莎草科。已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看見的小草,少年時,在路邊、田野常常看見,今天才認識它的名字,是一種藥用植物。




2025年3月28日 星期五

高齡的自主自在

進入高齡的叔和女兒同住,兒孫住在附近屋苑,多年前喪妻。雖然和女兒同住,年青一輩由於工作的時間關係,在節日和空暇才會與他一起進餐,老人家日常自煮自食已經多年。

去年多次在煮食時間打瞌睡,把煮食器具燒焦了,已經三番四次出現這樣的情況,叔明白不能讓事情重複發生,遂作出改變,轉為無火煮食,多買兩個電飯煲作蒸煮其他餸菜。叔能夠正視自己的問題作出改變,令亞煩要給他一個讚。

叔過往的空閒日子約親朋飲茶、打打麻將,日子也挺充實。隨著年月身體機能衰退,親朋見面漸漸減少,見醫生和鞠躬告別朋友增多,失老伴的感觸日漸濃厚,想到前路的問題,終於跟隨老伴信奉宗教,他日可以和老伴在天堂團聚。上教堂與教友茶聚,新丁叔與教友雖然有年齡和教齡差距,還是可以飲杯普洱茶食個叉燒包。

怎料一場三年的疫症被困,教會的活動被迫暫停,叔為保健康堅持每日走廿分鐘的路到巿場買菜。女兒心裡早已明白老父獨自一人在家的納悶,為他安裝了付費的電視,讓他可以收看粵曲和喜愛的節目。近年眼看他日漸衰老,與兄長協議僱用家傭,兒女的好意最後被叔反對。

「勞碌了大半生,有家傭幫忙做家務、照顧為什麽要反對?」叔感覺雖則身體機能退化,假若每天等待別人照料,自己變成了一個一無是處的人。亞煩想了想:叔自成家後幾十年的家中事務都是由他包攬,今天他還可以自理,三餐自主自煮,在家自在活動,一旦多了一個陌生的女傭在家,即使沒有語言溝通問題,自在的生活日常將要改變。

亞煩身邊的高齡親友與叔有著相同的感受,原來不是每一個高齡長者能夠接受家傭照料生活的改變,那麽讓他們自主自在開開心心地過餘下的人生吧!一旦出事了,作為兒女的也不必自責,這是他們心悅的選擇。




2025年3月12日 星期三

塑膠回收

家裡的微型音響組合,光碟機和卡式音樂帶機的功能報廢多年,只剩下電台播放功能,近年這類產品似乎被數碼產品取代,現在可以選擇的牌子不多,說是最新型號的產品,已經沒有播放卡色帶的功能,生產日期是幾年前的。這意味家藏的卡式帶是時候丟棄,心有不捨,看看其中有些磁帶似是發霉般帶點白粉,該如何處理?盒和卡式外殼都是塑料可以回收嗎?

亞煩到「綠在區區」便利點向職員查詢,職員說:「要問一問,遲些才給你答案。」過了幾天再去詢問,答案是卡色錄音帶需要先把金屬配件和磁帶拆去,餘下的塑膠可以回收。

圖片擷取自維基百科「國際通用資源回收編碼」

最近源於另一疑問,亞煩到網頁上查看,點擊知識庫看到回答問題項目,常見問題的 Q7: 答案內 “錄音帶是不接受回收”……最後部分的提示:「如有疑問,請聯絡「綠在區區」營辦團體。」還好,亞煩行動前已經資詢。

過去附近沒有「綠在區區」便利點,只有設置於大廈旁的三色回收箱,眼看是塑膠的物品就往塑膠回收桶內丟,後來才知道有些物品的物料是橡膠、乳膠和矽膠是不接受回收。那天亞煩把白米的包裝膠袋放入其他回收塑膠拿去回收,職員說:「這個白米的包裝袋可以自然分解不回收。」看看膠袋確已印上「可以自然分解」,甚麽時候開始印上的?是否所有牌子的食米包裝袋都是可以自然分解呢?原來一直沒有留意。

閱讀了 Q10:的內容,當中的「仔細將各類塑膠分類對很多市民來說是非常複雜。」「大部分市民家中空間有限,細分塑膠亦有一定難度。環保署在回收便利點開發推行標準化的 9 式回收物分類,而塑膠不需要再仔細分類,只需分為膠樽及其他塑膠,要清空和乾淨。」這些正是亞煩當初不知如何處理的問題,經過職員解說後,現在準備回收時把膠袋,水果的蜂窩套和鮮奶盒的膠蓋,花生醬樽分為三個類別,拿到「綠在區區」回收時,除了儲分外,將物品分別放入回收箱。


家中的物品那些是塑膠?以下是網站的連結。

綠在區區 - 常見問題 | Waste Reduction



2025年3月9日 星期日

2025 春季賞櫻

2月25日收到表弟去了日本賞櫻的相片,纍纍的河津櫻花開得非常燦爛,正好沙田石門的安景街公園種植的櫻花開放,亞煩與大妹一同去賞櫻。


這天一陣陣的風吹動雲層,忽明忽暗的陽光,去年拍攝的櫻花和今年的有什麽分別?回看去年「2024春季賞櫻」。




亞煩對怎樣分辨品種沒有深究,只管欣賞花開的美態,去年搜尋的資料就如落花般,哈哈!已經塵歸塵、土歸土。跟去年的賞櫻篇相比,白色這一款染井吉野櫻,開得有點疏落。



花開季節,亞煩這個閒人和半自動的相機忙碌起來,勤做工的小蜜蜂當然是不停在花間穿梭。


今年的香水吉野櫻花開得燦爛,拿這一張來回應表弟,與他的作一個比拼。


朋友過去曾到日本賞櫻,看了我分享的相片,她興奮地說:「這就是我喜愛的香水吉野櫻。」


洲府枝垂櫻相隔一年,高度好像沒有改變,分枝在樹的頂端向下垂和花朵一樣。


這一株色彩和花朵的形狀有點像山櫻花「又名為鐘花櫻桃的緋寒櫻」,花瓣邊緣有些不同。

網絡上的資料:洲府枝垂櫻是由台灣櫻花專家張洲府用原生早種山櫻和日本的染井吉野櫻人工授粉栽培而成的。



這一趟和褔爾摩沙櫻也是無緣一見。剛查了網上的資料安景街公園還有富士櫻,當天沒有看到,也許該再向前多走幾步。

網絡上文章對富士櫻的說法:台灣稱的富士櫻是台灣的山櫻與日本的山櫻雜交而成的品種,花形單瓣、顏色較為粉紅。在日本的富士櫻是指另一原生種櫻花 – 豆櫻。

富士櫻資料取材源自 https://www.mcc.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