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蹲下



近年自遊行來港的內地遊客仍保留著蹲下來的文化。「蹲下」叫我想起多年前和現在聽過有些批評中國內地人這樣的行為,就讓我來試試解說一下,看看是否有理。

「蹲下」是我們在內地常見的,在車站、商店門前、排隊的人、很多的地方都有這情況,在外國的地方是較少見到,有不少人批評這種行為不雅、有損市容,其原因先要了解中國內地景況,如果你是參加旅行團走遍大江南北,就不會明白箇中情況,若是以往曾經背起背包走過中國一些地方的人就會了解。

我出生在廣東省偏遠村落,在少年時回鄉生活了一陣子,見到一些貧戶家中椅子不多,每天下田休息時只可蹲下在田的一邊;上山砍柴要走上好一段路,來來回回最少要用上一句鐘。由村莊到鄉鎮去,每每也要走一句鐘的路,不停的走一句鐘已經雙腳疲倦;要去別的地方就要到公共汽車站,車站設在鄉鎮,而公車時間表只供參考並不準時到達,走了一句鐘的路還要等公車到站,雙腳實在累得很,站內可供等候的座位少,等候的人多;買到的是站票怎麼辦?「蹲下」就是他們解決以上問題的方法。

當年的公車都是一些舊汽車,途經的分站總堆滿乘客,乘客全部攜帶大包小包的行李,汽車車頂設置的行李架堆滿一大堆行李,車廂內也擠滿人,可以擠上車的就拼命擠,上不去的可要等下一班。下一班車大概要等上兩、三個小時又或是明天,他們怎能不蹲下休息啊?這樣一來人和汽車都消化不了,汽車超出載重量,途中隨時會發生意外或汽車損毀,他們蹲下等待的時間就更長,以往的通訊並不發達,他們根本可以做的…只有在車站內外蹲下。

就以上情況引出蹲下的習慣,內地的人口多,過去的經濟環境不好,就算到今天有些地方仍然是生活艱苦,地方偏遠的交通依然不便,通訊也未盡完善,你會理解他們「蹲下」背後的苦處嗎?某次有一個發現…那天因工作關係跑來跑去雙腳很疲累,剛好有坐在椅子上的同事跟我說話,我蹲下來聆聽。當我站起來的時候感覺小腿的疲勞竟然舒緩了。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日本






我們喜歡到日本旅行,喜愛看日劇、動漫、聽日本歌曲、學日文、愛吃壽司魚生、和牛;使用日本品牌的手提電話、隨身視聽產品、攝錄器材、各種家電;交通工具、日常生活上各式各樣的物品。

我們在欣賞日本的文化和享用物品之餘可別忘了歷史。以下是今天看到的新聞令我有以上的聯想。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28/4/h8oj.html

日年輕導演 尋找南京大屠殺封存記憶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大聲就是民意



今天看到一段報章報導「讀者來函--王小姐﹕誰叫得大聲就是民意?」。相信像王小姐一樣靠自己努力工作和節儉去改善自己生活的人,都會感到不公平。

現在大多數的人生活模式是從來不去計算收入與消費的比例是否可以負擔,看到喜愛的物品立即買下;月結單來的時候才知道入不敷支。拍拖時吃、喝、玩、樂,借錢辦婚禮,那有積蓄來買樓和供樓呢?

「達成理想,本就該是自己的責任,從何時起,這變成了政府的責任呢?」〔節錄王小姐寫的一小段〕

---------------------------------------------------------------------------------

王小姐﹕誰叫得大聲就是民意?

本人從小一家四口住在公屋,好不容易才於去年儲夠錢,買了一間160萬、400多呎的單位,每月一個人供樓,我的常餐就是粢飯豆漿,因這常餐便宜。以前香港人為了買樓或投資儲第一桶金,都會一人兼多職,儲多點錢,實現理想。

現在買不到樓的,不好好工作,整天出來示威叫口號。如果我們的政府又「順應民意」,復建居屋,多賣居屋,導致小小的蝸居變成了負資產,對我們這群努力不懈、達成理想的又公平嗎?那倒不如我們也不努力工作,上街示威去大叫口號好了。

我從來也沒有發表過什麼意見,只覺得人是該適應環境……找到工作,達成理想,本就該是自己的責任,從何時起,這變成了政府的責任呢?

自己要知道方向懂得變通!自小住公屋,沒機會出國讀書,又想試試外國生活的體驗,又要養家,還不是自己把握機會,找到海外的工作去達成心願!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23/4/h5q5.html





2010年3月23日 星期二

看一看、比一比



每當看到青少年遇到挫折作出自殺的行為的新聞,總有些傷感,為他們的親友感到難過。

今天看到的文章講述八仙嶺大火倖存者張潤衡的一些片段。希望青少年看一看,比較一下你的困難有多少。


~~~~~~~~~~~~~~~~~~~~~~~~~~~~~~~~~~~~~~~~~~~~~~~~~~~~~~~~~~~~~~~~~~~~~~~~


大火後張潤衡身體嚴重燒傷,經歷百多次痛苦的手術和治療。

出院前母親提醒他:「你是否想一輩子都被人喚作廢物?出去後你可以建立你的價值,但如果你不努力實現目標和夢想,就會繼續痛苦的人生。」因為母親一番肺腑之言,張潤衡決定努力做人。

在美國攻讀心理學期間,張潤衡在校園廁所看到一條充滿「哲學」的問題:「大解後才發現沒紙巾,怎麼辦?」其中一個回答令他印象深刻:「Be a man, use your hand !」他以此比喻逆境:「大解後沒紙巾而慌張的原因,是因為走不出這個廁所。在逆境中若不想辦法解決,就如困在框框裏跳不出去。」他鼓勵青年人:「用你的手,去解決逆境和困難,走向人生的道路。你們和我一樣可以了不起!」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322/4/h51e.html




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

愛 – 老師


(一)

我求學的時候,那個年代大多的老師對學生都嚴格、很有威嚴;雖然已經是很久的事情,仍然歷歷在目。小學二年級的班主任是姓陳,她每次上課的文具中都有一把長長的木間尺。每當同學們犯錯的時候,陳老師就用這木間尺打手板,若你機靈地在她打下時縮回手掌,你將受到更大的懲罰 – 扁扁的木尺像一把刀似的砍打手背。那一次頑皮的男同學受到了教訓,也令其他同學吃驚而鴉雀無聲,從此再沒有同學膽敢挑戰陳老師,都乖乖的上課。

年長後才明白陳老師嚴厲要求同學遵守規則和品格的操守是源於:疼愛學生、希冀學生走正路。

﹙寫於2010年3月7日﹚


----------------------------------------------------------------------------------------------------------

(二) 

小學畢業時年約十二歲,同學們都三五成群地自己去找中學﹙現在的小學生都由家長陪伴﹚。我開始成為中一生,我的班主任姓劉是教數學科的。起初見到她有點害怕,她上課的時候很嚴肅,小休的時間她經常和顏悅色跟我們聊天,了解同學們的困難、談天說地、我們一眾都喜歡她。

有調皮的男生滿以為跟老師熟稔,在上課的時候提問問題時刁難她,他並不是有不明白的難題,卻是他有別的計算方式,劉老師不但沒被他難到,直斥他發問問題的來意,並著他多利用他的小聰明幫助其他同學。由那天起老師更成了我們的偶象。

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們的影響是非常重要,尤其以中小學的人之初階段。

 ﹙寫於2010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