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繁花與我﹙二十六﹚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剛過去的颱風樺加沙把居處附近部份樹木折枝或吹至倒塌,位處十字路口約高 10 米的印度榕樹受到折損程度相比上一次輕。樹木受到破壞除了颱風外…聯想起 6 月 10 日的中午,亞煩掀開遮陽的窗簾向外望,給一隻看似蟑螂的昆蟲嚇了一跳,它伏在右邊窗的手柄附近,慌忙放下窗簾轉身去取紙張弄走它,正當再次掀起窗簾時,看見它動了動鱗翅,隨著飛出窗外。亞煩 3 月在土瓜灣海心公園跟它踫過面,此時想起了附近的榕樹,有點後悔沒有把它殲滅,這一隻是榕樹煞星的朱紅毛斑蛾。

以下節錄「香港地球之友」資料:

每年的 10 月,朱紅毛斑蛾在樹幹底部的隙縫或泥面中化蛹休眠,等待明年回暖時再脫繭。隨著氣候變暖,令朱紅毛斑蛾的休眠期延遲,越冬蛹和幼蟲提早開始活動。原本只有 3 至 4 代的周期增加至 5 代,大量幼蟲造成大量葉片損失,樹木要在同一季節內重新生長全部葉片,這會導致其生理機能改變。新長出的葉片含有較少的葉綠素。樹木需要消耗儲備營養去生長大量葉片,同時葉片缺乏葉綠素,這會令樹木的能量儲備減少,生產養分的效率下降,形成惡性循環。榕樹是常綠喬木,缺乏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會導致樹木枯萎。

小冠薰﹙Basilicum polystachyon﹚


小冠薰 – 唇形科。﹙Basilicum polystachyon﹚「維基百科」資料:舊名台灣羅勒,又名假零陵香,為唇形科小冠薰屬下的唯一的一種,曾經是羅勒屬下的一種,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對「維基百科」圖片是最為相似。2019 年 1 月拍攝。 

紅冬蛇菰﹙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


紅冬蛇菰 – 蛇菰科。﹙Balanophora harlandii Hook. f.﹚植物界。真雙子葉植物。蛇菰屬。節錄「百度百科」資料:別稱葛菌,草本寄生植物。長得像紅蘑菇,出土部份像一朵尚未張開的蘑菇,莖部光滑有退化葉痕,根部呈不規則疙瘩狀物。沒有葉綠素不能透過光合作用製造養料,根部吸盆狀的根與寄主根相連,汲取寄主營養生存。相片在 2003 年 1 月拍攝。

廣東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


廣東冬青 – 冬青科。﹙Ilex chinensis Sims﹚亞煩對比網上的圖片暫作廣東冬青。節錄「中文百科全書」資料:冬青單葉互生,葉柄長 8 – 10 毫米,葉片革質、紙質或膜質,長圓形、橢圓形、卵形或披針形,葉面綠色,有光澤,乾時深褐色,背面淡綠色,主脈在葉面平。果為漿果狀核果,通常球形,成熟時紅色,果期 7 – 12 月。2018 年 12 月拍攝。

齒葉冬青﹙Ilex crenata Thunb.﹚


齒葉冬青 – 冬青科。亞煩搜尋了多個網頁,比較了齒葉冬青和花椒的圖片和描述,相片中的枝和葉近似「柴娃娃植物網」的圖片,暫作齒葉冬青。常綠灌木。幼枝具縱棱。葉片革質倒卵形、卵形或長橢圓形、葉緣圓齒狀鋸齒。拍攝於 2019 年 1 月。

天門冬



天門冬 – 天門冬科。別稱:武竹。「中文百科全書」葉狀枝一般每 3 枚成簇,淡綠色,腋生花朵,漿果熟時紅色。2025 年 9 月拍攝。

白背黃花稔﹙Sida rhombifolia L. ﹚



白背黃花稔 – 錦葵科。「百度百科」資料:莖可作製繩索和藥用。花朵看似心葉黃花稔,葉的形狀不同。2025 年 8 月拍攝。

光葉豐花草﹙Spermacoce remota﹚


光葉豐花草 – 茜草科。﹙Spermacoce remota﹚「百度百科」資料: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莖斜升至直立,近圓柱形至四棱柱形。葉片狹橢圓形至披針形。花多朵密集成球狀,簇生於葉腋和葉柄間的托葉鞘內。拍攝於 2025 年 2 月沙田石門。

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老鼠簕 – 爵床科。老鼠簕屬(Acanthaceae)源自希臘文,是針或刺的意思。老鼠簕的果實呈長橢圓形,後面拖著長長的花柱,兩者恰似老鼠的身體和尾巴,加上葉邊尖銳的鋸齒,因而被稱為「老鼠簕」。拍攝於 2011 年 12 月香港濕地公園。

金紅花



金紅花 – 苦苣苔科。「百科知識中文網」原產美洲熱帶地區。火紅色花萼,金黃色花筒帶剛毛。可作觀賞和藥用。2025 年 9 月拍攝。

長葉苦皮木(Petalostigma triloculare)


長葉苦皮木 – 苦皮桐科。別稱:長葉苦樹。「維基百科」資料:Petalostigma triloculare 是澳大利亞東部雨林的一種小型樹木。它生長於較乾的雨林中,樹皮呈深灰色,帶有一些縱向裂紋。小枝呈灰褐色。果實為橙色或棕色核果,有八條隱約可見的縱向紋,成熟期為 3 月至 10 月,果實成熟爆裂時部份果實被抛射到 4 米外,將種子散播到 2 米以外。2019 年 9 月澳洲旅遊途中拍攝。

捕蟲堇﹙Pinguicula  gracilis × moctezumae﹚


捕蟲堇 – 狸藻科。捕蟲堇屬。別稱:纖細x墨克提馬捕蟲堇、魷魚鬚捕蟲草。原產於中美洲,食肉植物。葉面腺體分泌黏液捕捉昆蟲。拍攝於 2019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莎狀磚子苗﹙Cyperus cyperinus﹚


莎狀磚子苗 – 莎草科。「中文百科全書」資料:莎草科莎草屬植物,根狀莖短。稈散生,稍粗壯,高 15 – 65 厘米,銳三棱形,平滑,基部具多數葉。穗狀花序長 12 – 18 毫米,寬 8 – 12 毫米,具多數小穗,鱗片很緊地貼生,紙質,橢圓形。拍攝於 2025 年 8  月。

野迎春(Jasminum mesnyi Hance)


野迎春 – 木樨科。別稱:黃素馨。「百度百科」資料:常綠亞灌木植物。野迎春枝條下垂,小枝無毛。葉對生,兩面無毛,葉緣反捲,具睫毛。花萼鐘狀,花冠黃色。花期 11 月至翌年 8 月。果期 3 月至 5 月。拍攝於 2015 年 2 月東涌往大澳途中。

椒草(Peperomia tetraphylla)


椒草 – 胡椒科。學名:豆瓣綠。別稱:翡翠椒草。「中文百科全書」資料:肉質、叢生草本,莖匍匐,多分枝,節間有粗縱稜。葉密集。漿果近卵形。花期 2 – 4 月及 9 – 12 月。喜溫暖濕潤的半陰環境。生於潮濕的石上或枯樹上。拍攝於 2007 年 2 月清水灣的山路中。

短葉黍﹙Panicum brevifolium﹚


短葉黍 – 禾本科。﹙Panicum brevifolium﹚節錄「柴娃娃植物網」資料:一年生草本。稈基部匍匐,節上生根。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心形,不對稱,抱稈,先端急尖,邊緣粗糙或近基部具疣基纖毛。2018 年 12 在大帽山的山途中遇上灰蝶才拍攝下這一張相片,亞煩今天才認識這是短葉黍不是竹。

煙花菊(Leucospermum erubescens)


煙花菊 – 山龍眼科。針墊花屬。原產於南非。開花時像插滿了針的針墊,其中的針形小花會與花頭分離像綻放的煙花,因此被稱為針墊花和煙花菊。「PlantsZAfrica」 資料:花朵色彩鮮艷,蜜蜂和甲蟲是常客但是沒有接觸授粉器,依賴鳥類停留在花序探入尋找花蜜時觸踫花柱頂端授粉。2010 年 10 月在澳洲遊途經花店的拍攝。

皺子白花菜


皺子白花菜 – 白菜花科 / 山柑科。別稱:平伏莖白花菜。生於路旁草地、荒地、苗圃、農場,是田間雜草。葉片是紋白蝶幼蟲的食草,可藥用。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2025 年 9 月拍攝。

獨子藤


獨子藤 – 衞茅科。別稱:單子南蛇藤 。「柴娃娃植物網」資料:常綠藤本,葉片近革質。花瓣黃綠色或近白色。蒴果寬橢圓形,果皮厚革質,完全開裂後外反,假種皮橙紅色。2005 年 2 月拍攝。

輻葉鵝掌柴

輻葉鵝掌柴 – 五加科。別稱:澳洲鵝掌柴、傘樹。「柴娃娃植物」網頁資料:葉子葉序輪生,成雨傘狀,又似鵝掌,一輪傘葉上約有 7 至 20 塊樹葉。葉全緣或在幼株植物時有粗鋸齒。叢生呈繖形花序,花莖上分佈過百的小花。2025 年 8 月拍攝。

羅漢松


羅漢松 – 羅漢松科。常綠喬木或灌木。葉條形、披針形、螺旋狀散生。雌雄異株,雄花穗狀簇生葉腋或枝頂。雌花單生於葉腋或苞腋。拍攝於 2019 年 10 月南蓮園池。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繁花與我﹙二十五﹚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算一算「繁花與我」有近 114 科,400 多個種類,三分一屬於菊科植物。這一篇接上一篇仍是菊科植物的菊花。這兩篇的菊花在日常生活中是用作觀賞花材、食材、拜祭和供奉神明。菊科植物在「藥用植物圖像數據庫」內可作藥用的有 74 種。上茶樓喝的「菊普茶」是普洱茶葉加上白菊花一起沖泡的茶,據說能清熱降火、抗氧化,消食解膩、提神安神。中國廣東地區涼茶舖的著名涼茶中的「菊花茶」正正就是有清肝明目療效。這些源遠流長的茶飲隨著年代演變成現在的便攜式盒狀和樽狀飲料。

節錄「維基百科」的《菊科》文章:「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真雙子葉植物菊目的一個科。菊科是真雙子葉植物中最大的一個科,現在已有至少 13 個亞科、1689 屬和 32,913 種。中國有約 200 屬 2000 多種,包括了菊花、蒲公英、大薊、小薊、茵陳、艾葉、青蒿、紫苑、鵝不食草、向日葵等植物。菊科植物大多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也有灌木、喬木與藤本植物。分布極廣泛,從副極地﹙氣溫在 0 度至負 40 度以下地區﹚到熱帶地區皆可見,棲息地十分多樣。已知最古老的菊科植物化石來自晚堊紀的南極洲,屬於花粉的化石。」

大麗花



大麗花 – 菊科。大麗花屬。別稱:大麗菊、大理花、天竺牡丹。頭狀花序,顏色有紅、黃、橘黃、紫、白。2018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小麗花


小麗花 – 菊科。「中文百科全書」資料:原產於墨西哥、瓜地馬拉及哥倫比亞的高原地區。喜溫涼氣候,喜陽光。用作布置花壇、盆栽觀賞或作切花。拍攝於 2016 年 1 月台灣遊途中。

乒乓菊



乒乓菊 – 菊科。「百度百科」資料:原產於日本。花色多樣,基本有紅、黃、白、綠四種顏色,喜光線充足,溫暖濕潤環境,耐寒。拍攝於 2019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


松果菊 – 菊科。 「維基百科」資料:原產於北美洲東部。美國原住民使用松果菊來治療普通外傷、燒傷以及蚊蟲咬傷,其根搗碎還可以用來當牙膏或治療喉嚨痛,內服可治咳嗽。同時可能會使患者產生過敏反應,導致出疹子和氣喘。2021 年 3 月拍攝於佐敦谷公園。

沼澤菊﹙Mauranthemum paludosum﹚


沼澤菊 – 菊科。 別稱:白晶菊、小白菊、雪地菊。 「維基百科」資料:原產地中海地區。 常見的觀賞植物,花期長,適應性強,耐寒忌高溫多濕。拍攝於 2012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非洲菊


非洲菊 – 菊科。「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原產地南非,多種顏色,狀似小型向日葵,用作盆栽、切花。拍攝於 2015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瓶頭菊


瓶頭菊 – 菊科。別稱:瓶頭草。在「香港植物標本室」和另一網頁看見的圖片,花朵大小和花瓣數量不同,比對「柴娃娃植物網」網頁的圖片,相信是找對了。2016 年 1 月亞煩在台灣的一個生態園地拍攝的,花朵也許是園丁悉心照料的成果。

管瓣類


管瓣類 – 菊科。相片在 2018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百度百科」資料:「菊科菊屬植物瓣型的分類類別,其核心特徵為舌狀花呈管狀結構,管瓣呈現開裂或閉合狀態。根據花瓣形態分為「單管型 (中粗直管) 」「針管型 (多輪細管輻射狀) 」「翎管型」「松針型 (細長直射管瓣) 」「管球型 (管瓣旋抱成球型) 」「飛舞型 (外輪長瓣飄垂) 」「管盤型 (頂部平展如盤) 」「疏管型 (管瓣疏鬆排列) 」等八種主要類型。

** 按以上的說法:上一篇的長管型的菊花是屬管瓣類。**

重瓣菊


重瓣菊 – 菊科。2015 年 1 月嘉道理農場拍攝的這一朵看似常見的菊花,多番找尋仍未能找到相同的圖片,智能鏡頭提供的資料未能脗合。

孔雀草﹙Tagetes patula﹚


孔雀草 – 菊科。﹙Tagetes patula﹚別稱:法國萬壽菊。「維基百科」資料:孔雀草原產於墨西哥和尼加拉瓜,16 世紀引入法國,研究培植出許多變種,有單瓣、重瓣、頭狀花序或是迷你矮種。由於有觀賞和藥用價值被引進到歐洲和美國種植。2015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芳香萬壽菊



芳香萬壽菊 – 菊科。香草植物,容易繁殖,用作觀賞、食用和藥用、可作驅蚊。上圖 2021 年 3 月於佐敦谷公園拍攝,下圖 2015年 1 月於嘉道理農場拍攝。

鬼針草屬﹙Bidens﹚


鬼針草屬 – 菊科。2021 年 11 月拍攝於香港公園的這一朵的花,在智能鏡頭辨識下說是鬼針草,花形的確很相似,顏色不一樣,答案存在疑問。以下是有關鬼針草屬的資料。

「中文百科全書」資料:花雜性,外圍一層為舌狀花,或無舌狀花而全為筒狀花,舌狀花中性,稀為雌性,通常白色或黃色,稀為紅色,舌片全緣或有齒;盤花筒狀,兩性,可育,冠檐壺狀,整齊,4 – 5 裂。約 230 餘種,廣布於全球熱帶及溫帶地區,尤以美洲種類最為豐富。 我國有 9 種,兩個變種,幾遍布全國各地,多為荒野雜草。有數種供藥用,為民間常用草藥。

勲章菊




勲章菊 – 菊科。原產於南非。這朵色彩分布跟勲章相像的花朵,由於適應性強、繁殖迅速快,2024 年被澳洲當局稱為高度入侵性植物。有網頁資料說花朵白天綻開,夜晚有閉合特性。分別拍攝於 2010 年 10 月澳洲遊旅途中和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瑪格麗特﹙Argyranthemum  frutescens﹚


瑪格麗特 – 菊科。「農業知識入口網」資料:野生的瑪格麗特,以白色品種居多,主要分布在中部中高海拔山區,園藝栽培種另有粉色和黃色等品種。瑪格莉特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 15 – 50 公分,因為莖部容易木質化,所以也叫「木春菊」,又因植株會有類似茼蒿菜的特殊味道,所以也叫做「蓬蒿菊」。拍攝於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藍眼菊



藍眼菊 – 菊科。初見這種紫藍色的花朵。網絡資料說:「中央紫藍色的管狀花像美麗的藍眼睛,因此稱為藍眼菊。」除了白藍花色的品種外也有紫藍的色彩。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藍雛菊﹙Felicia amelloides﹚


藍雛菊 – 菊科。別稱:藍菊、藍瑪格麗特。原產於南非。「台灣景觀植物介紹」資料:舌狀花藍色、管狀花黃色,對生倒卵形至橢圓形葉,除一般綠葉種之外,有葉緣白色的斑葉品種。2024 年 3 月在土瓜灣海心公園拍攝。

「花島札記」網頁資料:「雛菊和瑪格麗特十分相似,區別在花形和葉形和花莖。瑪格麗特中央花芯為扁平管狀花,邊緣是平瓣或管瓣舌狀花,有單瓣和重瓣之分,花瓣扁平片狀。雛菊中央花芯比較細小,舌狀花多為捲曲管狀,花瓣多重瓣,花朵呈現球形。

茼蒿菊


茼蒿菊 – 菊科。這兩張相片花形近似茼蒿,亞煩把它們暫作茼蒿菊。「台灣景觀植物介紹」資料:茼蒿菊原產加拿列島。本種是屬內植物雜交成豐富品種。互生薄革質葉片披針形或卵形,有羽狀深缺刻。頭狀花序開於枝端,舌狀花白色,有黃、粉、紅等品種,開花期冬至春季。上圖拍攝於 2019 年 1 月。下圖拍攝於 2024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蠟菊





蠟菊 – 菊科。別稱:麥桿菊、鐡菊、不淍花。原產於澳洲。花朵中心的管狀花謝後,其蠟質苞片依然維持原狀,是非常好的乾燥花材。分別拍攝於 2024 年 2 月屯門公園和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