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繁花與我﹙十三﹚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植物一般是先開花後結果,卻有無花結果的樹,無花怎樣結果?從資訊知道那些是隱花一族。亞煩最早吃的一顆生鮮無花果是在歐洲旅途中的瑞士,甜美的味道一吃難忘。閱讀了《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網站》標題為【生態知多D】看似無花卻有花的「無花果」。概述如下:

【文中以桑科、榕屬的細葉榕作例子:細葉榕是雌雄同株同時長有雌花和雄花,雌雄花隱在果內﹙外貌看似果,初期是花托﹚,內裡一條條絲狀物就是花,雌花比雄花早熟,雌花成熟後散發香氣,誘使一種身長僅 2 毫米的昆蟲「榕小蜂」,從榕果底部的小孔進入果內活動和養育下一代,藉新生代的榕小蜂離開榕果時,把黏著的成熟花粉帶到另一榕果內完成授粉任務,授粉過後,原為花托的榕果才真正成為「無花果」的果實。】

千日紅


千日紅 – 莧科。別稱:百日紅、日日紅。節錄「認識植物」網頁資料:一年生草本花卉,台灣習俗常用作祭品。可作乾燥花和藥用。拍攝於 2025 年 6 月。

土茯苓


土茯苓 – 菝葜科。光葉菝葜、鱟殼刺(台灣)、紅土苓、毛尾薯。藥用植物。漿果球形綠色帶白色粉末,成熟時紫黑色帶白色粉末。果期 11 月 至 4 月。拍攝於 2019 年 1 月。

大樹菠蘿


大樹菠蘿 – 桑科。別稱:菠蘿蜜、木菠蘿。牛肚子果、樹菠蘿。花為單性聚合花,雌雄同株異花。果、根、葉可藥用。2015 年 2 月東涌往大澳途中拍攝。

山葛


山葛 – 豆科。別稱:山肉豆、葛藤、葛麻姆。可食用、藥用。莖皮纖維可用作紡織。2015 年 2 月東涌往大澳途中拍攝。

思茅山橙


思茅山橙 – 夾竹桃科。別稱:山橙、馬騮藤。「柴娃娃植物」資料: 枝和葉片均無毛。花冠外面密被粃糠狀毛。雄蕊生於花冠筒的中部。副花冠鱗片合生成筒狀;漿果球形。2003 年 12 月拍攝。

水筆仔


水筆仔 – 紅樹科。別稱:秋茄樹。2011 年 12 月遠足途經的一片紅樹林。後來才認識它存在的重要性。這一條條水筆仔掉到泥土,插入萌發新植株,漲潮時隨水漂浮到其他區域開枝散葉。

夾竹桃


夾竹桃 – 夾竹桃科。柳竹桃、狀元竹、桃竹、竹葉桃。葉的白色液體含劇毒。可藥用。2023 年 3 月在巴士上層車廂內拍攝。

芙蓉菊


芙蓉菊 – 菊科。別稱:蘄艾、千年艾、玉芙蓉、香菊、白艾。常綠有強烈香氣,種植作園藝觀賞。可藥用。2025 年 4 月拍攝。

虎舌紅


虎舌紅 – 報春花科 / 紫金牛科。葉面突起的粒粒,看起來真的像舌頭。2015 年 1 月參觀嘉道理農場園內拍攝。

長壽花


長壽花 – 景天科。別稱:多花落地生根、壽星花、好運花、矮生伽藍菜。園藝觀賞植物。2012 年 5 月拍攝。

南天竹


南天竹 – 小檗科。圓錐形花朵芳香。果實紅色圓珠狀,是著名中藥,稱為天竺子。全株有毒。誤食後會出現脈搏不穩、血壓下降、肌肉痙攣、呼吸麻痹、意識模糊等症狀。2025 年 4 月拍攝。

相思子


相思子 – 豆科 / 蝶形花科。別稱:雞母珠。種子含毒可藥用。有些地方喻它為幸運豆子,用作製造飾物售買。2015 年 4 月離島遊途中拍攝。

四季橘


四季橘 – 芸香科。別稱:角生橘,公孫橘,蕃橘。以金柑與柑橘兩個品種雜交而成。拍攝於 2018 年 2 月遠足途中。

番荔枝


番荔枝 – 番荔枝科。別稱:釋迦、洋菠蘿、番梨。果肉可供食用。種子、葉、樹皮可藥用。2017 年 11 月離島遊途中拍攝。

菩提樹


菩提樹 – 桑科。別稱:思維樹、印度波樹、佛樹、金剛子。雌雄同株。隱花果無梗,扁球形,成熟時紅色帶斑點。乳汁可製成硬性樹膠。樹皮可藥用。2019 年 3 月拍攝。

楓香樹



楓香樹 – 楓香科 / 金縷梅科。每年秋冬季節交替的紅葉是大眾拍照打咭的對象,亞煩一直沒看到它的花只看過它結的果。搜查的資料說:「花單性,雌雄同株,春季和新葉同時開出,花不顯著,花朵淡黃綠色,叢生。」仔細看看…枝節位置似乎正在開出花朵。上圖拍攝於 2003 年 12 月,下圖是 2025 年 3 月。


對葉榕



對葉榕 – 桑科。別稱:牛乳樹。樹皮灰色破損後流出乳汁,莖有環痕,葉對生粗糙有毛。雌雄異株的花隱藏在陀螺狀果狀的花托內,具棱,幼時綠色簇生於老莖的無葉枝條。果成熟時黃色。2025 年 5 月拍攝。

構樹



構樹 – 桑科。別稱:穀樹、穀桑、穀桃。「認識植物」網頁資料:雌雄異株,果實是圓球形,成熟時,由綠轉成橘紅色,多汁的果實是鳥兒及各類昆蟲秋天時甜美的食物來源。樹皮可製作宣紙。2018 年 10 月長江遊,正在樹下聽導遊講述「桃園結義」的故事。

蓖麻


蓖麻 – 大戟科。別稱:天麻子果、金豆、牛蓖。果實成熟後可榨油,是一種很好的潤滑油原料。葉子是樺蛺蝶幼蟲的食草。可藥用。誤食種子過量會中毒死亡。2018 年 1 月拍攝。

銀杏樹



銀杏樹 – 銀杏科。別稱:白果樹、公孫樹。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葇荑花序,雌花具長梗。2018 年 10 月長江遊時看見一棵銀杏的樹葉邊緣跟 2016 年 11 月韶關遊所見的銀杏樹葉不同。亞煩多年前知道銀杏和葉茶有益身體但不能過量食用,沒料到日常看見有殼的銀杏是還有一個外殼。



2025年6月26日 星期四

繁花與我﹙十二﹚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我們飲用的茶和咖啡作為提神醒腦就是含生物鹼咖啡因。網絡有研究文章說及一些含咖啡因的植物能影響蜜蜂的記憶,增強授粉的機率。蜜蜂對咖啡因的記憶是否也像人類愛上喝茶和咖啡一樣?蜂蜜會否因此含過量的咖啡因?和狂蜜病有關聯嗎?

蜂蜜具有潤肺、養胃、滑腸、解毒等功效。為何會出現蜂蜜中毒?亞煩手上的一本《常見食物中毒防治手冊》書本內目錄『植物性自然毒中毒』引述子目錄〈蜂蜜中毒〉文內:「蜂蜜分生、熟兩種。由於季節和地區不同蜜源植物複雜,因而冬春及夏秋所釀蜂蜜有時其衞生質量、營養價值或安全均有較大差異。一般認為夏秋季節有毒或無毒植物花盛開,蜂群廣泛採集花粉其中混有有毒花粉並且釀成毒蜜,使人食後中毒。」「生蜜含有水份、塵土、幼蟲、臘片以及其他雜質。熟蜜是經過水煮、過濾、除去雜質,再加熱蒸發水份工序而成。」

這是說:食用生蜂蜜有較大中毒風險。

南瓜


南瓜 – 葫蘆科。2016 年 11 月韶關遊在午飯的地方,團友告知這是南瓜。

魚翅瓜



魚翅瓜 – 葫蘆科。別稱:北瓜、玉瓜、攬絲瓜。拍攝於 2015  年 2 月東涌往大澳途中田園。

黃瓜


黃瓜 – 葫蘆科。相片的紀錄是 2004 年 2 月拍攝,當日似是在中山石歧某個瓜果園參觀。相片搜查的瓜類結果未知是否正確。

乳茄


乳茄 – 茄科。別稱:五代同堂、牛角茄、五指茄。原產於南美洲,果實有毒,現已歸化於中美洲及加勒比海。2015 年 2 月東涌往大澳途中田園拍攝。

癲茄


癲茄 – 茄科。別稱:刺茄、小鬧羊花、牛茄子。 2003 年 1 月在大埔林村附近再次遇上這多刺有毒植物的結果期。

毛菍


毛菍 – 野牡丹科。「香港濕地公園」資料:毛菍是郊野常見的原生灌木,外貌與野牡丹有點相像,但毛菍的葉較為尖長,葉面的毛亦較稀疏和堅硬。毛菍跟野牡丹同樣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生長。2021 年 3 月拍攝。

地菍



地菍 – 野牡丹科。別稱:地茄、鋪地錦、地吉桃、地石榴、山辣茄、地枇杷。莖匍匐向上,葉卵形先端急尖質似堅紙,花 5 瓣淡紫至紫紅色,有時 2 至 3 朵簇生。上圖拍攝於 2007 年 2 月山路上。下圖 2019 年 3 月於香港公園拍攝。

崗菍


崗菍 – 桃金娘科。別稱:桃金娘、野牡丹。贈品的儍瓜數碼相機的像數是…在 2003 年前作為紀錄還是可以接受。花朵桃紅色,雄蕊數量多和密集,花期 4 至 6 月,果實成熟時暗紫色。

巴西野牡丹



巴西野牡丹 – 野牡丹科。別稱:紫花野牡丹、豔紫野牡丹。拍攝於 2016 年 2 月和 2019 年 11 月。

紫花黃蟬


紫花黃蟬 – 夾竹夾科。黃蟬屬。別稱:大紫蟬。園藝觀賞植物。拍攝於 2018 年 3 月。

非洲凌霄


非洲凌霄 – 紫葳科。別稱:紫雲藤。用作美化庭園蔭棚觀賞植物。 2018 年 11 月在觀塘海濱花園拍攝。 

紫鈴藤


紫鈴藤 – 紫葳科。別稱:蒜香藤。用作美化庭園蔭棚觀賞植物。 2021 年 11 月 拍攝。

紫嬌花


紫嬌花 – 石蒜科。別稱:非洲小百合、野蒜。除了用作觀賞外還可作香草食材。拍攝於 2010 年 10 月澳洲旅途中。

紫藤


紫藤 – 豆科。別稱:招豆藤、藤蘿、葛藤。作庭園觀賞外可藥用。 2019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拍攝。

華南雲實


華南雲實 – 豆科。5 片花瓣中 4 片純黃色卵形,最上方 1 片稍短,花瓣長圓形,黃色帶紅色脈紋。花期:2 至 5 月。果期:6 至 12 月。 拍攝於 2016 年 4 月。

象牙花


象牙花 – 豆科 / 蝶形花科。別稱:火炬刺桐、南非刺桐。原產非洲東部和南部。花瓣比刺桐花瓣窄,瓣不打開。 2015 年 1 月遊覽嘉道理農場,正值花開時。

西克刺桐


西克刺桐 – 豆科 / 蝶形花科。花萼筒狀,萼簷二唇形。香港山頭普遍看到的品種,木質結構不堅實,通常生長到4-5米樹冠上的橫枝就會腐爛折斷。拍攝於 2004 年 2 月遠足山路中。

雞冠刺桐


雞冠刺桐 – 豆科 / 蝶形花科。別稱:雞公花。朱紅色花,旗瓣最後呈反捲狀,闊倒卵形,翼瓣及龍骨瓣淡綠色,先端呈紅色。 拍攝於 2019 年 3 月。

黃花酢漿草



黃花酢漿草 – 酢漿草科。「香港野花網」資料:是原生物種,莖葉含草酸。全草可藥用。2018 年 3 月首次拍攝的這一種黃花酢漿草,沒料到它是原生品種,細看花和葉相比紅花的細小。下圖拍於 2025 年 2 月。

紅花酢漿草



紅花酢漿草 – 酢漿草科。別稱:紫花酢漿草。「香港野花網」資料:非原生物種,花、鱗莖及葉可食用。全草可藥用。拍攝於 2019 年 1 月在不同的光源下是紅花?紫花?




2025年6月21日 星期六

繁花與我﹙十一﹚

 **搜尋的資料或許有誤,「繁花與我」此文的植物資料只作亞煩個人紀錄和參考。

我們人類從採摘植物食用、種植、研究、認識生物鹼作醫藥用途。昆蟲雀鳥等生物會怎樣應對和利用生物鹼?

植物的生物鹼常帶有苦味和毒性,是為了抵禦食草動物、昆蟲和微生物的侵害。常常看到植物的葉出現一個一個的圓洞,是什麽原因?某天從電視的生態節目中獲得答案…樹葉的葉脈含驅趕昆蟲的物質,蟲蟲聰明地避開葉脈咬食造成樹葉的一個個小圓洞。

部分昆蟲對生物鹼有耐受性並利用作為防禦,某些蝴蝶幼蟲咬食含生物鹼的植物,攝取使自身具有毒性,從而防禦捕食者。雀鳥通常受植物的顏色和氣味吸引,但如果生物鹼影響果實口感或消化,它們會避開這些植物。一些雀鳥也能適應生物鹼,食用含生物鹼的漿果來幫助抗寄生蟲。

從以上搜尋的資料來看,亞煩明白以往家養的貓狗偶爾會用嗅覺尋找一種小草來咀嚼的行為,牠們是怎樣認識這種小草?憑氣味還是與生俱來? 

火紅木﹙Alloxylon flammeum﹚

火紅木 – 山龍眼科。學名:火紅木。別稱:火炬松。俗稱昆士蘭樹或紅色絲橡樹,澳洲原生物種,生長在澳洲東北部的昆士蘭。2019 年 10 月旅遊澳洲時拍攝。

東風草

東風草 – 菊科。別稱:大頭艾納香、紫蘇英、細毛大艾。生長於溪谷附近或山坡陰涼地方。全草可藥用。 2018 年 1 月拍攝。

黃時鐘花


黃時鐘花 – 時鐘花科。園藝觀賞外是良好蜜源吸引蜂群。成熟掉落的種子是麻雀和斑鳩的食物。2019 年 2 月拍攝。

絲木棉





絲木棉 – 木棉科 / 錦葵科。別稱:美人樹、美麗異木棉、絲棉樹。原產地南美洲有原住民挖空樹幹製作獨木舟。過去棉絮用作救生圈、救生衣等物品的填充料。花朵相片拍攝於 2016 年 11月,果實拍攝於 2018 年 2 月。滿樹的棉絮是拍攝於 2016 年 1 月台灣旅途中。

黃槿



黃槿 – 錦葵科。黃色木槿的雌蕊柱頭是 5 裂,呈巧克力色,並伸出於雌蕊筒上端,雄蕊則多數,且與雌蕊一同包覆於花冠中。拍攝於 2007 年 2 月和 2015 年 2 月。

塊根蘆莉草


塊根蘆莉草 – 爵床科。翠蘆莉、藍花草。是孔雀紋蛺蝶和迷你小灰蝶幼蟲的食草。是迷你小花蝶的蜜源植物。2023 年 5 月拍攝。

紅堅果﹙Triunia youngiana﹚


紅堅果  – 山龍眼科。(Triunia youngiana﹚灌木。俗稱紅堅果,原產於新南威爾斯和昆士蘭。2010 年 10 月澳洲旅途中拍攝。

煙火樹


煙火樹 – 馬鞭草科 / 唇形科。別稱:煙火花、星爍山苿莉、紫背大青。可藥用。2019 年 2 月在九龍公園拍攝。

聖誕紅



聖誕紅 – 大戟科。別稱:一品紅、雁來紅。有毒性。可藥用。葉折斷後有白色乳汁,含毒,可能引發皮膚紅腫。分別拍攝於 2024 年 1 月九龍公園和 2003 年 1 月西貢區村莊的田園 。

葉薊


葉薊 – 爵床科。別稱:海冬青、牡蠣草。原產於地中海地區,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形如薊。2010 年 10 月澳洲旅途中拍攝。

蒂羅花



蒂羅花 – 山龍眼科。澳洲特有植物,當地通稱「Waratah」,
綠化作觀賞和插花用材。2010 年 10 月澳洲旅途中路過花店拍攝。

虞美人


虞美人 – 罌粟科。別稱:麗春花、賽牡丹、仙女蒿。全株有毒,可藥用。虞美人和罌粟同科花朵很相似,分別在莖毛和果實大小。2017 年 9 月內蒙古旅途中拍攝。

路邊青


路邊青 – 薔薇科。別稱:水楊梅。可藥用。藥用名稱:野荊菜、野芹菜。莖粗硬毛。葉柄披粗硬毛,頂生小葉最大,菱狀廣卵形頂端急尖。花瓣黃色圓卵形。萼片卵狀三角形頂端尖,外面披柔毛,花柱頂生,成熟後自扭曲處脫落。果有長硬毛頂端勾狀。資料節錄自「中文百科全書」網頁。拍攝於 2017 年 9 月內蒙古旅遊途中。

跳舞女郎


跳舞女郎 – 爵床科。別稱:黃花老鴉嘴、舞者之鞋。常綠蔓性木質藤本觀花植物遮陰效果較好。藤蔓的花蕾穿過棚架垂吊著,花朵串由上而下開放。去年黃昏時經過附近遮陰棚架看見,亞煩還以為是禾雀花,最近大妹上載禾雀花相片方才醒覺顏色不同,那天刻意去看看果然在開花。2025 年 3 月拍攝。

大葉鉤藤


大葉鉤藤 – 茜草科。別稱:毛鉤藤、華鉤藤、無柄果鈎藤。可藥用。現在比對「柴娃娃植物」網頁的圖片,暫且稱為大葉鉤藤。拍攝於 2007 年 2 月山路中。

鼠尾草


鼠尾草 – 唇形科。2015 年 1 月遊覽嘉道理農場拍攝。比對多個網站的相片,花形葉形似是水果鼠尾草。

漏斗花



漏斗花 – 毛茛科。別稱:夢幻草、駱駝菜、獅子草。園藝觀賞外還可藥用。拍攝於 2024 年 3 月屯門公園。

福建茶


福建茶 – 厚殼樹科 / 紫草科。別稱:小葉白蓮菜、基及樹。只用作綠化環境和盆栽觀賞,不用作泡茶飲。2025 年 4 月拍攝。

福祿考



福祿考 – 花荵科。別稱:小天藍繡球、五色梅、桔梗石竹。拍攝於 2015 年 3 月維多利亞公園花展。

蓮霧


蓮霧 – 桃金娘科。別稱:爪哇蒲桃、輦霧。原產馬來半島。可作食療和藥用。2018 年 11 月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