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 星期五

微型手工藝﹙二﹚

接上一篇

2021年6月中在裕民坊偶遇「官塘傳情 ‧ 微縮藝術展」當天觀賞的人多,匆匆拍攝後離開,模型的資料未有細閱,上載圖片本意是說說香港蛻變中的一部份,未料不知不覺中給我自己帶來一些回憶。

即叫即炒的大排檔。檔前的長板凳上的凳仔座位是過去的排檔特式。記憶中早年在中環的「蘭芳園」茶檔見過。

觀塘潮州打冷店,著名的菜式是鹵水鵝、花蟹、豬紅……美食不勝枚舉。


最近從網絡資訊中才知道,這一間冰室曾借用拍攝多部電影。掛在天花的風扇在這個微細的冰室模型內,竟然是可以開動著,你能不給讚嗎?

海味店舖由上環到西環一帶成行成市,購買時要比較貨物和價格的話,可以走上幾個小時。

參茸藥材店內的百子櫃、大銅壼、茶壼似是可以代客煎藥。一些中藥材店內有駐診的中醫師,藥店可以代為煎藥,就診者可於約定時間到藥店服藥。

玉石店內的翡翠玉器飾物,色澤造型的仿製度幾可亂真。

開設在舊式樓宇的樓梯底的鐘錶維修店,當年的樓梯底店舖還有其他行業、例如補鞋、水電維修店、服裝店等。


家庭式手工皮鞋店多是前舖後居,上層是店主與家人的居所。

昔日的文具玩具店,品種可選擇的與今天相比,真是很大的變化,留心看看掛在塑膠面譜下的圖紙,差點忘記了這些是微型模型的作品。

士多是英文的音譯,士多的貨品一般是附近居民的生活上需求的種類。當中的醃漬物、飛機欖、糖葱餅和一些小玩意,對屬於那個年代的人是否會喚起一些回憶?

生果店、豆漿店、雞仔餅舖都駐有店長﹙貓咪和狗狗﹚。

九龍城寨的生活雜貨店舖。原址已經改建為九龍寨城公園,去年十月與妹妹閒遊時遇上一名長者,他請求幫忙拍照,拍攝的背景是一棵大樹,他說鄰近位置就是他舊日居所。


石板街不是街道的名稱,長長的石板階梯,是香港島中環區依山而建的樓梯,居民一般稱之為石板街。多年前這裡是亞煩午餐必然走的街道,去年9月中環街市重開,相約妹妹重遊舊地,往日為居民忠誠服務的鐘表修理師傅的攤檔已經易主。

報攤隨著電子化潮流漸漸式微。模型說出過去茶樓與報攤的密切關係,精細的雜誌封面和檔主前面的小朋友喜愛的印刷品,顯現作者的手工盡善盡美。






2022年5月11日 星期三

微型手工藝﹙一﹚

上星期閱讀了一篇專欄,筆者講述她到新加坡辦微型藝術展覽的經歷。在 YouTude 搜尋,找到「細看香港」微型展覽在新加坡的影片,內容令我想起 2021 年中在官塘﹙觀塘﹚裕民坊商場看過的的展覽。

那一天只是途經,遇上這個「官塘傳情 ‧ 微縮藝術展」展品精美的手工藝,真是唯肖唯妙。多年前在博文看見一位博客在網誌展示她的作品,今天的展覽會否有她的作品呢?


地點昔日是銀都戲院和販買日常生活物品攤檔的裕民坊,現在建成的是商住樓宇,商場與巴士總站相連,乘客可以在空調的商場內排隊等候,當日亞煩正是找尋巴士站路線的所在處而得到了意外收穫。


圖右的建築物早已拆卸轉變為巴士總站,現在巴士總站再次遷移到商場位置,左邊的樓宇在拍攝當日已經完成搬遷即將拆卸,裕民坊這條街道多年前已經修改為單向行車,是多條區內路線的小巴上落客站,下圖是樓宇位於觀塘道的一面,底層是區外的小巴線總站,這兩條街道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可以說是經歷多年的區內中心點,再一次在蛻變中。


下圖是徙置區七層高的樓宇。一絲不苟的手工讓我們看到住戶的日常生活,街道上有揹著小孩的女士、騎著單車的送貨員,清潔工;昔日的巴士、貨車、跟隨在警車後的是掛著「學」牌教授駕駛的私家車﹙俗稱師傅車﹚。



居民自資在樓宇外牆搭建的籠屋用作種植花卉和晾曬衣物,卻帶來樓宇結構和火災救援的風險,後期政府立法禁止,違規潛建物必須拆卸。


這幢用鋼鐵架支撐的樓宇,中間「保利大押」是居民經濟拮据時,可以在這間店舖將貴重物品抵押轉換成現金,聽說店舖成立初期,冬天的床上用品,棉被是可以作為抵押的物品。


上圖的「藍屋」將會保留活化。亞煩雖然曾在港島區工作多年、閒暇時跟隨居住港島區的朋友到處遊逛,似是從未到到過這地方。


大澳的舊警署活化成文物酒店,現在是可以供舉行婚禮和宴會的場所。


大澳漁村棚屋的景物,海面光影的像真度叫亞煩驚嘆!


蝦醬、蝦膏、海味的曬場。喜愛吃蝦醬的人對曬場的氣味是否欣然接受呢?有些人聽聞了流傳的製作過程抗拒一嚐它的味道。


西貢的海鮮檔與海鮮酒家。很久以前亞煩首次跟隨朋友到西貢吃晚餐,他們先在海鮮檔揀選喜愛的海鮮,然後帶往附近的酒家自選烹煮方式,酒家會以每款菜式收取費用。



魚缸內的海鮮栩栩如生與檔前的魚成了對比,貝殼類,八爪魚全都叫人喝采。


大笪地飯店包含了各式的小食。攤檔由左邊開始:車仔麵,各式糖水,生滾粥和油炸鬼,魚肉生菜、碗仔翅,煎釀三寶,腸粉炸両,煨番薯、鹽焗雞蛋、炒栗子,炭燒魷魚,臭豆腐,齋鹵味、馬拉糕、白糖糕、砵仔糕,鍋貼、煎餃、生煎包,雞蛋仔、魚蛋、牛雜。


小食中要一提的是臭豆腐,一款很多人愛吃的小食,我首次吃臭豆腐,是多年前在同事力廹下嚐過,雖然味道不錯,留下深印象的卻是另一個朋友講述的臭豆腐事件。

當年有些巿民為賺取多一些金錢,在工餘時當無牌小販,朋友父母的小商店附近經常有一群無牌小販擺賣,一天,政府部門管理小販的隊伍到來巡查,無牌的小販立刻四散走避,唯獨是販賣臭豆腐的男人站在原地不動。朋友的問題:「你們知道他為什麼不逃跑躱避嗎?」

答案是:「當年區內想吃臭豆腐的人憑著氣味就知道他的所在處,他可以走到那裡才能避開小販管理人員呢!」


將相片放大仔細地看看…碗仔翅盆邊的細節令人佩服,攤檔中還放置了當年使用的煤氣燈。


「細看香港」微型展覽在新加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IWBlv6v_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