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 星期四

愛狗的人



前幾天看見一位廿來歲的女士把玩具似的小狗像嬰孩一樣用揹帶揹在胸前,再次想起早於一年前曾看過小狗坐在像嬰兒車的狗車上,閒坐車內讓主人推著上街的情景。由手提寵物袋至現在的揹帶,設計和生產寵物產品的人確是能洞悉寵物主人的心態,產品越來越人類化。

在手推狗車出現後,已經有獸醫呼籲寵物主人注意這些厚待小狗的行為,會令小狗四肢缺乏足夠運動,最終令牠們四肢提早退化。

每次看見狗主人提著手提袋帶小狗上街時,看著小狗從手提袋的氣孔向外張望的樣子,我在想 “ 小狗感到舒適嗎? ” 看見小狗坐在狗狗車上讓主人推著上街時東張西望的樣子,我在想 “ 牠真的很享受嗎? ” 前幾天看見的是小狗直立式的被主人用揹帶揹在胸前,看著牠的姿態我在想“這隻小狗的感覺是怎樣呢?”

愛狗的主人請想一想。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貧窮




【明報專訊】低收入家庭應付書簿費固然艱難,動輒數百元的校服支出亦不容小覷。半數學生來自綜援 家庭的鮮魚行學校,為減輕貧窮學生經濟開支,校長梁紀昌鼓勵學生捐出舊校服,今年有100名學生響應,讓師弟妹「循環再穿」,加上校方購買教科書借予學生使用,又有文具商送出300個新書包,窮小孩也能輕鬆迎接新學年。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15/4/jpgl.html

阿花每天湊著一對兒子,無法出外工作,她極希望改善窮困至極的生活,但夫妻倆堅持暫時不領綜援 ,「慳得就慳,如果幼子無奶粉食,最後一步才申請綜援,甚至將他帶返鄉下給外婆湊,自己找工做。」她曾做酒樓傳菜及便利店,有信心可重操故業。

要捱窮,生活總是刻苦,四口子隨著新生命降臨也要為蝸居大變法,沒法容得下一張嬰兒床,阿花與幼嬰每晚唯有睡床上,丈夫與長子只好「打地鋪」,「大仔扭計足足一個月要上床睡,也沒辦法,只好解釋他聽三人一齊睡床上會壓著細佬,他才乖乖睡地板床墊。」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26/3/kf43.html

`````````````````````````````````````````````````````````````````````````````````

上述兩則新聞的情況都是我童年的部份回憶,憑著家人努力改善了經濟情況。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卑心會把我們困在貧窮裡,面對現實,相信人類的智慧和適應能力,困難會成為過去。






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是學習還是填鴨?



【明報專訊】數星期大的手抱嬰兒上 playgroup (遊戲小組),究竟可以學到什麼?香港幼稚園協會永遠會長胡肖霞認同,教育小孩要由一出生開始,群體活動對小朋友亦屬必要,但家長要衡量付出金錢上 playgroup ,所學到的是否合理,「如果中心無註冊,火警點算?傳染病擴散又點算?幫到小朋友究竟又有多少?家長要想清楚」。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5/4/k2e3.html

讀國際幼稚園

梁先生指一家從小已為孫兒入名校鋪路,除居住於九龍塘名校網、安排孫兒就讀每月 6000 元學費的國際幼稚園外,亦為孫兒參加 11 個興趣班,包括中文、英文、國語、彈琴、游泳、跑步、畫畫、朗誦等,月花近2萬元。

他稱,大部分興趣班均由私人導師教授,笑說 5 歲的孫兒十分聰明,「每天由起身開始讀書,活動直到晚飯時間」,現已懂得說流利普通話及英文。不過,梁先生指家中沒有喇沙小學舊生或校友,孫兒亦不是家中首名出生子女,不會獲額外加分,因此希望透過一大疊的履歷挽回分數。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24/4/ke2o.html

`````````````````````````````````````````````````````````````````````````````````

看了這些新聞,我不禁要問:「是政府還是家長們在製造填鴨式的教育?」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自主權




(星島日報報道)一項有關「兒童參與情況」的調查顯示,受訪的四百多名青少年中,八成認為在家庭中要有自主權,其次是學校;在公共政策方面,有半數人認為自己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只有三成會付諸行動。負責調查的機構認為,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頗強,但社會未能為他們提供平台發表意見,窒礙他們參與社會發展。

八成人認為在家要有自主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上月初,以街訪形式訪問四百二十七名年齡介乎十一至十八歲的青少年,了解他們在不同範疇的參與情況。逾八成受訪者認為自己在家庭中要有自主權,但只有半數表示家人會接受其意見。有近四成受訪者願意在學校發表意見,但近七成受訪者表示意見不獲學校接納。

調查機構建議家長,要聆聽子女的意見,抽時間與他們溝通。學校應該注重兒童權利,鼓勵學生表達意見,當其意見不獲接納時,要向他們解釋原因。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4/3/k1y0.html

`````````````````````````````````````````````````````````````````````````````````

以上的言論鼓勵給予十一至十八歲的青少年擁自主權,是好還是壞?
他們能否正確地分析事情?
可會理性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呢?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在溺愛中如何自理



【經濟日報專訊】「港童」(指受父母溺愛,不懂照顧自己的兒童)氾濫,學校亦感憂心,紛紛救亡。有小學直指這一代孩子「生存能力低」,明言入學面試會叮走「少爺兵」,並將用筷子、綁鞋帶等納入正規課程,將表現與成績掛鈎,又規定學生參加特訓營學摺被,令家長不敢再縱容子女「高分低能」。

「港孩、公主病、王子病,我們就是要針對這問題!」昨天出版的《小學概覽》中,最少 12 間學校以重視學生自理能力作賣點,當中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校長曾玉珍直言,校內不少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因有家傭照顧周到,執拾書包和打呔都不曉,如廁後亦要工友幫忙拉拉鏈,故3年前起推出連串措施糾正。

經過數年訓練,高年級生要參加 3 天訓練營接受測試,「老師會看管他們摺被、吃完飯後收拾桌面;其他同學都在場,學生『唔衰得』,就會盡力。」曾校長稱,部分家長反映,子女出營後比之前更主動做家務。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03/23/k1fu.html

以上是節錄報導的片段。

`````````````````````````````````````````````````````````````````````````````````

近年都有報導類近的事件,縱使學校努力也要家長能實實在在地在生活上以行動來支援,才可真正的糾正過來。我認識的一些父母只是在言語上督促子女自理,實際上仍是讓傭工和自己事事代努,雖然子女已年逾十五歲。

某天在地鐵車廂中曾看到一個矮小的印尼傭工幫忙年約十四、五歲、高度相比高她一個頭略胖的男少主背上一個約 30 吋的背囊。生活中的自理看似是一些小事,當中是培養個人處理事情的步驟和方法,日後遇上困難時才能自我解決問題。